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最近,我们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了200多颗湖南砂矿金刚石中的孤氮,对其中的50多颗计算了孤氮的浓度。这是目前国内使用EPR对天然金刚石中孤氮进行系统测量的第一批数据。本文试图对孤氮浓度的EPR测定方法和EPR测氮在金刚石研究中的意义作初步讨论,以期望EPR在我国金刚石的找矿、科研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天山中部库拉明亚带的特点是广泛出露花岗岩类火山-深成岩建造。这些建造形成于该亚带造山运动的结束阶段。该区最重要的金属矿化与晚古生代的火山活动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该火山作用的发育分为两大阶段:早期——中-晚石炭世阶段;晚期——晚二迭-早  相似文献   
13.
<正>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o Resonance—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现象是苏联物理学家于1944年发现的。它首先被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五十年代,在研究离子晶体的磁中心的能级结构、阐明晶格的精细结构、研究晶格缺陷以及金属和半导体中传导电子的性质,在化学中测定自由基的存在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 矿物的颜色一直是矿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上世纪就曾注意列,加热可以使矿物退色,用辐照、放电等方法可以使颜色恢复或使无色样品染色。因而,探讨颜色的起因,弄清使其染色和退色的机制,激励着人们对天然和人造晶体中的色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对碱卤化物的大量研究,并引进了色心(F心和V心)的概念,同时建立了假想的模型,这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测量这些矿物的吸收光谱以及它们在辐照、光照和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五十年代后半期,由于电子顺磁共振(EPR)、偏振光吸收光谱和发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地质背景橄榄岛(Zabargad)位于红海南部(断陷谷地在那里异常发育)和北部(断陷谷底在这里才开始)之间的过渡带(北纬36°12′,东径23°36′)。已有好些著作研究了橄榄岛的地质(Moon,1923等),本文是1980年三月法国科研中心与意大利科研中心联合考察期间完成的考察报告的综述(见 Bonati et Otone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