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水位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核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其控制对象具有高度复杂、非线性的特点。由于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是特定环境下由系统相关要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涌现特性,运用系统理论,以STAMP模型为基础对SG水位控制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以利于在设计早期阶段发现影响该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因素,预防危险事故。该方法将系统理论用于核电厂关键系统和设备安全性分析,为核电厂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支持。  相似文献   
122.
天气因素对道路灰尘铂族元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昌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天气因素对道路灰尘铂族元素(PGEs)累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样品经王水消解后由ICP-MS测定.结果表明,径流冲刷与风力是道路灰尘中PGEs迁移转化的主要外力,而降水量与气温是城市道路形成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干旱区降水稀少,更利于灰尘PGEs的累积.各类天气因素对道路灰尘PGEs含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降水量小(12h降水量5mm),且气温高于0℃以上时的降雪(包含雨夹雪)后PGEs含量下降;气温低于0℃时,无论降雪量大小,雪后PGEs含量下降.单场次小雨(12h降雨量5mm)后PGEs含量下降;连续性小雨(12h降雨量<5mm)后PGEs含量上升,其累积达到上限,若继续降小雨,其含量不再升高反而呈缓慢下降趋势.4级以上大风天气后PGEs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3.
自净作用下渤海海域COD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算自净作用下我国渤海COD环境容量,按地理特征将渤海水域划分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以及渤海中部4个分区,从水动力交换扩散和化学降解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各分区水半交换周期分别求得COD的扩散能力,另一方面利用COD衰减规律得到其降解能力,综合后得到各分区在不同水质标准下COD的环境容量.研究表明,渤海各湾水域COD浓度和环境容量各不相同,其中,莱州湾水质属于较清洁,在此区间内还有26%的环境余量;渤海湾水质属于轻度污染,在此区间内还有5%的环境余量,辽东湾水质属于较清洁,在此区间内还有88%的环境余量.  相似文献   
124.
ABS树脂装置丁二烯聚合工段废水水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某ABS树脂装置丁二烯聚合工段废水水质,特别是特征有机物种类,采用吹扫捕集、静态顶空、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液萃取等预处理方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检测出该工段废水中含有16种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烯烃、苯系物、有机腈、多环芳烃、醚、醇和胺. 废水ρ(SS)(SS为悬浮物)为540.31 mg/L;SS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00 μm之间,可吸附水中4.83%~33.21%的对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和1,5-环辛二烯等有机物. 与生活污水不同,该工段废水三维荧光光谱图的荧光区域集中在λExE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205~285 nm/310~360 nm范围内,主要包括λExEm为285 nm/350 nm、260 nm/310 nm、225 nm/345 nm、210 nm/315 nm、230 nm/360 nm的5个荧光峰,由甲苯、靛蓝、苯乙烯、脱氢松香酸、芴、菲等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引起. 废水在200~250 nm之间有较强紫外吸收峰,主要由1,3-丁二烯、苯甲醛、苯乙酮、4-苯基-1-环己烯等共轭二烯、不饱和醛、酮和苯系物等有机物引起.   相似文献   
125.
陆源有机物的归宿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木质素作为陆源有机物的重要指示计,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降解(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对其指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应用概况,重点综述了木质素降解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降解对木质素指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修正降解影响的方法,指出多重示踪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对木质素降解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规范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使用并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化学质量平衡法在水体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是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模拟静肪水全点源恒流排放的条件,各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行为,建立扩散经验模型来验证化学质量平衡法是否适用于水全污染物的源解析。做污染物浓度-距离曲线可预测各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由同一污染源中污染物扩散方程的比较来确定污染源“成分谱”随扩散过程的变化,再由受体的污染物浓度便可求出每一污染源对该受体的贡献度,除极个别点外,污染物浓度实验值与预  相似文献   
127.
合成碳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纳米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双酚A(BPA)。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吸附时间和BPA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AP对BPA去除率在酸性(pH=3~6)溶液中较好,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减弱。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得知,CHAP对BPA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HAP对BPA吸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型蚤(Daphniamagna)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兰  孙红文 《环境化学》1998,17(5):428-433
本研究选用大型蚤作为实验生牧,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其急性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DBP24h-EC5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且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Rla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sa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居其次,占Rsa的比例分别为1.97%~6.35%、0.97%~4.32%、0.08%~9.87%:土壤阻力Rs最小,占Rsa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故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缤体中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0.
根据定位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山地常绿森林区、丘陵旱作区和平原水稻区多种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低山常绿森林区温度的三维空间差异比丘陵区、平原区大,丘陵区又比平原区大;南亚热带林区的气温、地表温、30cm土温比中亚热带的高,比热带的低:南亚热带林区的谷地气温高于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地表温低于针叶林而高于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20m土温低于针叶林、混交林而高于阔叶林;在气温一致的丘陵区栽植植物不同,其地表温、土温略有差异;在平原水稻土区,年气温、地表温、20cm土温差异不大,但30cm以下土温渐显差异;不同地貌单元的气温、地表温和土温的年际差异、年平均温度、各月及0~12~24时的温度动态变化各具特征。根据气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拟把气温>22℃的4~10月称热季、气温<22℃的1~3月及11~12月称作凉季。可因地制宜,根据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措施调节温度,以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