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作为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如何根据养殖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开展精准培水、定向培水,培养养殖生物所需要的浮游植物,在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能为养殖生物提供一定的饵料资源,这一直是摆在水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和研究热点。已有的资料大都是通过添加磷的方式研究磷改变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而有关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试验通过向取自富营养化湖泊的水体中加入磷去除剂,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研究自然水体中的磷被降低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取富营养化水体中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6门2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蓝藻、硅藻、隐藻、裸藻、甲藻分别有7、4、2、1、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4.13%、13.79%、6.90%、3.45%、3.45%。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后,虽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没有差异,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浮游植物数量明显降低,由13 238.8×104cells·L-1降低至3 997.5×104cells·L-1,下降了69.8%;浮游植物优势种从1门(蓝藻(Cyanophyta))6种增加到3门(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12种,优势度指数从97.29%降低至86.30%,优势种门数和优势种种数远远高于对照组,优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从1.85和0.38升高至2.60和0.54,显示出试验组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使群落结构处于更加复杂、完整和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mg·L-1、1.50mg-L-1、3.00mg·L-1和5.00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O.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DNA-加合物(DNA-adducts)和胆汁中多环芳烃代谢物(PAH m...  相似文献   
14.
塑料薄膜复盖栽培应用在我省较早,五十年代后期已开始应用普膜复盖早稻育秧,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地膜复盖栽培是近十年新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自1979年由浙农大园艺系在校园内蔬菜生产采用获得成功,现在已推广到早稻育秧、蔬菜、西瓜、棉花、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臭氧催化剂联合处理养猪场废水,通过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进水COD为9500 mg/L,氨氮为1488 mg/L,经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去除率为96.1%,氨氮去除率为95%,各项主要指标可达GB18596-2001畜禽业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粉尘爆炸事故模式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随着粉体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为了探讨粉尘爆炸发生的规律,笔者对粉尘爆炸发生的点火源类型、事故原因进行了统计、排序;在对已发生的典型的粉尘爆炸事故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影响粉尘爆炸发生的,诸如粉尘自身的可燃性、粉尘所处的状态、粉尘所处的外部环境等因素;提炼出了7种粉尘爆炸事故模式,并对各种模式下粉尘爆炸发生的条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笔者所研究的成果,对粉体工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对今后防灾决策的深入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污染控制技术难以去除饮用水中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A)的问题,制备了花状CoMOF中间层修饰钯/泡沫镍电极(Pd/CoMOF/RNF),采用SEM、TEM、XRD、XP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Pd/CoMOF/RNF电极对TCAA的还原脱氯影响因素和实际潜在应用及脱氯强化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电极具有中空微米花结构,Pd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CoMOF纳米片上;当阴极电位为-1.0 V、TCAA初始浓度为1 mg·L-1、初始pH值为5.5时,反应90 min后,TCAA降解效率达到最高98.2%,且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TCAA脱氯效率基本不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CAAs)在60 min后就可降至60μg·L-1以下;结合电化学测试、电子自旋共振谱(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测试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花状CoMOF中间层的引入增加了电极活性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我国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然而,微塑料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中饲料拌喂SMZ残留的影响尚不明确。以环境浓度微塑料和SC/T 1084—2006《磺胺类药物水产养殖使用规范》为依据,设置含无、低和高3种浓度微塑料的水环境和含无、低、中和高剂量SMZ的饲料处理,通过养殖试验来研究微塑料对罗非鱼肌肉中SMZ残留的影响。前4周投喂含SMZ饲料,后4周投喂无SMZ饲料,试验4、6和8周时测定鱼肉中SMZ含量。4周时鱼肉中SMZ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拌料投喂相同剂量SMZ饲料时,环境浓度微塑料能显著降低鱼肉中SMZ残留量。对4、6和8周时鱼肉中SMZ残留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4周时,投喂相同剂量SMZ饲料条件下,微塑料暴露组鱼肉中SMZ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无微塑料暴露组(P0.05),然而微塑料浓度高低对鱼肉中SMZ残留量却无显著影响(P0.05); 6周时,仅中剂量SMZ饲料投喂条件下高微塑料与无微塑料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剂量SMZ饲料投喂条件下有无微塑料组之间鱼肉中SMZ残留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8周时,4种SMZ饲料投喂条件下有无微塑料组之间鱼肉中SMZ残留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微塑料显著降低鱼肉中SMZ残留的能力取决于是否有一定量的SMZ投入。  相似文献   
19.
气象模拟误差对异戊二烯排放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MEGAN模式估算了珠三角地区2006年异戊二烯的排放情况,并设计了两组敏感性实验深入探讨了气象模拟误差对异戊二烯排放的影响.估算结果显示,2006年珠三角地区异戊二烯的排放量为95.56×106kg(以C计),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周边植被覆盖较高的地方;受气象条件季节变化的影响,异戊二烯的排放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最大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季节出现在夏季,为0.920t·km-2(以C计),最大排放速率均出现在13:00.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气象模拟误差能显著影响异戊二烯的排放,升高(降低)太阳辐射的输入,异戊二烯的排放量增加(减小)36.20%~50.70%(30.73%~41.88%),大于温度改变引起的排放量变化;升高(降低)气象输入并不会改变异戊二烯排放的日变化特征,但能显著影响排放速率的大小.上午8:00或下午17:00,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构建三维模型的基础数据。DEM的一种数据格式GRID通过二维的格网灰度描述地形的起伏,另一种数据格式TIN通过连续三角面模拟地形表面。文章根据DEM对地形高程变化敏感这一特性,选取地形起伏大和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丘陵地区—白云山区域作为研究区,在ARCGIS环境下将二维等高线数据转化为三维地形表面,以TIN为基准高程叠加区域内的矢量图层和遥感影像图,最终构建区域环境的三维景观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假设区域内的磨刀坑水库在无源淹没的情况下,应用三维分析功能计算水库淹没地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