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索亚硝态氮(NO-2-N)胁迫与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病爆发的关系,揭示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O-2-N(<0.01、0.75、1.50、3.00和5.00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及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罗非鱼死亡率随NO-2-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暴露12~13 d时死亡率达到稳定状态,<0.01 mg.L-1浓度组在暴露13 d时,0.75、1.50、3.00和5.00 mg.L-1浓度组在暴露12 d时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0.00%、23.33%、30.00%、43.33%和46.67%。罗非鱼血清SOD活性随NO-2-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期间≤1.50 mg.L-1NO-2-N处理组血清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始终未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48、96和120 h时≥3.00 mg.L-1NO-2-N处理组血清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高质量浓度(≥3.00 mg.L-1)NO-2-N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其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2.
pH值是藻类生长环境的重要理化指标,它可以通过改变环境酸碱度和碳酸盐平衡系统及不同形态无机碳分配关系来影响藻类的生长。为揭示水体中常见藻类的生长过程及其与pH的相互关系,设置了6.0,7.0,8.0和9.0等4个pH梯度,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水体条件,研究不同pH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鱼腥藻(Anabaena sp.strain PCC)和常见淡水藻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种培养还是在共同培养体系中,4个pH条件下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适pH均为9.0,其中单种培养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4473.5×104,689.6×10^4 cells·mL-1;共同培养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2798.0×10^4,296.5×10^4 cells·mL-1。竞争试验结果表明,pH对藻类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显著影响,pH 7.0时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最大,为12.91;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则是pH 6.0时最大,为1.778。在4个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均大于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与单种培养相比,鱼腥藻最大藻细胞数受到明显削弱,说明普通小球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控制和精准培水技术研究,以及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养殖水体pH值以及普通小球藻的浓度来控制鱼腥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3.
裘小松同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执教于山东大学电子系,1973年不幸患白血病,1984年10月25日病逝。裘小松同志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即使在与病魔苦斗的最后十年中,仍坚持指导研究生,著撰科学论文,编写教材。他还十分关心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为本刊审阅了大量有关环境数学模型方面的稿件。他的论文多次发表在《物理学报》、《山东大学学报》、《环境科学》、《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情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著译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提要》、《噪声的来源、特性和测量》等书。光阴荏苒,转眼间又过去了两个春秋,值此裘小松同志逝世两周年之际,我们重刊他的一篇遗作,聊表我们深切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4.
从环境规划的实际工作出发,探讨了环境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的需求,提出了信息平台框架的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并对平台应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广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是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广州市环境现状和趋势,结合对广州市“十一五”规划指标及其他指标体系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广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构建了包含10个类别、37个指标的规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6.
石煤灰渣酸浸提钒后残渣作水泥混合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钒残渣用作水泥混合材的可行性,根据提钒残渣的物化特性分析,设计出合理的配料方案,通过对试样的物理检验,研究了提钒残渣的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钒残渣属于活性混合材,在掺量为25%-40%时,可单独用作水泥混合材,且不论单掺还是和水泥厂石煤渣对掺,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以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溴离子质量比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二溴海因作用于吉富罗非鱼后所产生的溴离子在肌肉中残留及消解的质量比.检测时采用CsI2A阴离子柱分离,电导检测,溴离子质量比为10~200 mg/kg,决定系数R2=0.9963.结果表明:1)样品添加30 mg/kg和50 mg/kg时,Br-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58%和86.14%,相对标准偏差为4.61%和6.54%.因此,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水产品中溴离子的定量分析;2)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0~0.3 mg/L时,肌肉中未检出溴离子;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1.5 mg/L时,肌肉中溴离子质量比呈时间-效应关系,即溴离子质量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16 d时溴离子在肌肉中质量比达最大21.6 mg/kg,符合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在清水中恢复10 d后,肌肉中溴离子的质量比降低.可见,实际生产中若二溴海因的施药剂量为0.3~0.4mg/L,则肌肉中溴离子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  相似文献   
38.
从人机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两起手提式砂轮机伤人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事故的原因,分析了人机系统与事故的关系,提出了预防措施,给出了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39.
江油县位于四川省的北部,县城坐落在江彰平原中部,四周为中坝地区。它的东部及北部为丘陵山地,较为均匀的分布有油桐、核桃、桑树、乌桕、水稻、黄豆等经济林木和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坝一带建设起火电、冶金、化工等三十余家厂矿,每年排放废气达7136×10~4m~3,据不完全统计,每1m~3废气中含SO_22798mg,HF104.5mg,虽经大气等稀释,还是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最突出的危害表现在对  相似文献   
40.
利用硫酸改性火山石对水中左氧氟沙星进行吸附,通过XRD、SEM和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共存盐类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然火山石经硫酸改性后孔隙结构更加丰富,抗pH和共存盐类干扰能力较强;当吸附剂投加量为25 g/L、pH为3.0、温度20℃、左氧氟沙星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时,改性火山石对左氧氟沙星吸附去除率可达99.46%;天然和改性火山石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和伪二级动力学;在20℃时,Langmuir等温方程式能更好地描述天然火山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行为,而改性火山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同时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