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西维因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下的西维因(0.064,0.8和5mg·L-1)对雄性罗非鱼性腺系数、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效应,以期对其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有所贡献。结果表明:西维因对罗非鱼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30.21、25.16、19.76和17.86mg·L-1。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西维因中,会使雄性罗非鱼精巢系数降低;对其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当浓度为0.8mg·L-1时,诱导作用最强,此时血清雌二醇的含量为218.83pg·mL-1;卵黄蛋白原的含量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当处理浓度为5mg·L-1时,达到最大为393.01μg·L-1;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睾酮含量逐渐降低,西维因的浓度为5mg·L-1时,睾酮含量达到10.58mol·L-1,差异极显著(p<0.01),这可能是由于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具有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52.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FF)法测定了太湖周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洪泽湖周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胆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代谢物水平,其目的是通过内滤效应和变异分析来优化该方法的稀释倍数和最佳样本量,并进一步判断PAHs的源解析。结果显示,鲫鱼和罗非鱼各环PAHs荧光比值与胆汁稀释梯度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揭示内滤效应并不存在;但是,各荧光比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稀释倍数逐步增加时,各环PAHs荧光值的变异也在增加,而较大的数据变异则导致功效值降低和样本量增加,因此将稀释倍数控制在1∶1 000左右较为合适,此时鲫鱼和罗非鱼的最佳样本量分别为6~7和27~62;太湖和洪泽湖养殖场周围水体中PAHs的污染均为石油源,其原因可能是长江下游工业发达、行船漏油现象频繁所致。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FF法对PAHs进行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抗生素在水产行业被广泛使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作为氟喹诺酮、氯霉素、磺胺类3种典型使用抗生素种类,其在水产养殖中安全使用基准值及自然水域生态风险一直不明确。该研究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来确定该典型抗生素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使用SSD正向法与风险熵值评价自然河域3种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安全基准值为58、267、42μg/L;潜在影响比例值与风险熵值均得出自然水域3种抗生素无生态风险。研究为抗生素在水产行业中的科学使用以及系统评价水域抗生素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开展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是解释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特殊性的重要视角。文章采用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空间分异与空间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区域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构建"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解释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理。空间分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中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均表现出显著的资源依赖型特征,核心区带动能力弱,外围区经济脆弱性明显,边缘区为集中连片贫困状态,这种空间结构不利于经济要素在各等级城市之间的流动,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核心-外围-边缘"结构刚性特征,阻碍区域功能的转型升级;空间联系分析表明,山西省各行业空间网络联系差异显著,其中,采矿业已形成明显的多层级辐射状圈层结构;农业网络联系次之,形成极化显著的辐射状圈层结构;服务业中各行业联系普遍较弱,初步形成以核心区与次级核心区紧密联系为特点的点轴结构,但各种服务功能的互补性差,服务业功能联系弱;而制造业的区域联系最弱,资源型产业发展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化发展质量低,"反工业化"倾向比较严重。通过"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认为,由于资源型经济具有自强机制,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刚性,核心区创新动力不足,外围区城镇化水平虚高,边缘区缺乏产业支撑。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之间要素联系松散,空间结构演进的"推-拉"力不足,致使区域发展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55.
从人机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两起手提式砂轮机伤人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事故的原因,分析了人机系统与事故的关系,提出了预防措施,给出了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56.
数学期望和方差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林家翘教授曾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一些新的想法,使数学能应用于那些迄今尚未受到系统数学处理的科学门类,并在这些门类中发展数学理论”。 环境科学正是这样的一个门类。本文在现有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数学模式基础上作了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式。它概括了现有的数学模式,而且能较完善地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7.
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在灰水处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灰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及常见处理技术,重点对生物炭的性质、改性方法以及生物炭基质在灰水处理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炭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目前应用于灰水处理的生物炭大多是木质源生物炭,木质源生物炭pH处于碱性范围,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度等优点,其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大多数在0~520 m2/g和48%~83%;众多改性方法中,金属盐生物炭改性的研究较多,采用该方法改性后提高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并使其磁化从而方便后期的分离回收;生物炭基质多应用于人工湿地、绿墙等生态处理系统进行灰水处理,在最优运行条件下对灰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生物炭在灰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加强新污染物去除、生物炭再生及节能减耗3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管材对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管材(灰口铸铁管、镀锌管和不锈钢复合管)对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R2A平板培养计数可培养细菌、荧光定量PCR计数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法确定活菌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高通量测序研究管段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高,其次是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少,但活菌比例方面镀锌管活菌比例高于灰口铸铁管和不锈钢复合管.扫描电镜结果与可培养菌数及细菌总数结果一致,即灰口铸铁管细菌量最高,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细菌形态皆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并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灰口铸铁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高,镀锌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为单一,不锈钢复合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低.饮用水管网生物膜种群以变形菌门为主,各管道变形菌门都高达90%以上,不同管材生物膜细菌群落组成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今后饮用水供水管段材料的选取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以管龄为11年的城市主供水管道上的DN300球墨铸铁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晶体衍射结构分析(XRD)等手段对其径向不同位置的管垢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各类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管道下部的管垢总量高,平均粒径大.重金属在空间上的分布明显不同,铁、锰、锌、铅、铜和铬在上部的管垢中含量最高,而下部管垢中,铝的含量最高,该分布与管垢中其来源密切相关.管垢中累积了多种的有机污染物,除了微生物代谢形成的烃类物质之外,还累积了藻类的代谢产物及外源有机污染物,不同位置上出现的有机污染物类型也有所差异.该研究结果对将来饮用水管网生物化学安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管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50μg·L-1浓度组CYP1A1活性在6和168 h时受到显著诱导(P0.05);0.1和1μg·L-1浓度组肝脏GST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0和50μg·L-1浓度组GST活性在336 h时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和50μg·L-12个浓度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