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7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41篇 |
综合类 | 377篇 |
基础理论 | 86篇 |
污染及防治 | 64篇 |
评价与监测 | 44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钻井废泥浆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萃取法对江苏9个油田的不同类型钻井废泥浆的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钻井废泥浆中的重金属总量进行生态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钻井废泥浆中Cu、Pb、Zn、Cd、Cr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活性形态含量较低;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进行评价,发现Cu、Pb、Zn、Cd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而Cr多属于中等水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为Cr。 相似文献
132.
133.
陈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5):28-28
在过硫酸钾消解-钼蓝比色法测定总磷中,当显色液吸光值超出校准曲线范围时,进行了显色液稀释后再行测定的试验,试验结果与水样稀释重新消解[测定所得结果作统计检验,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稀释倍数最大不宜超过4倍。 相似文献
135.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并改变了其在表层的分布结构特征.初步估算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沼泽湿地1.58×104t/km2、退耕还湿地1.23×104t/km2、林地1.01×104t/km2、水田0.85×104t/km2、旱田0.99×104t/km2.开垦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且对耕地的影响大于林地,而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6.
137.
以实验室制备的羟基化锌(ZnOOH)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SD)的效能,通过研究叔丁醇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推断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投加量、水质因素、催化剂投加量和使用次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nOOH对臭氧氧化水中的SD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结合的羟基基团有利于催化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蒸馏水中反应30min时,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对SD的去除率提高了47.7%.催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SD的去除效果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基本不变,水中的氯离子可以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偏碱性条件下,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8.
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流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而微生物指标对于水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SC噬菌体、F噬菌体作为指示微生物对北京市温榆河开展了历时一年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外,温榆河流域的微生物污染非常突出.温榆河上游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浓度(以粪大肠菌群为例)波动较大(5.01×102~5.37×106个·L-1);下游受清河、坝河等排水河道的影响,微生物污染普遍严重(均值达6.3×106个·L-1以上),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GB 3838—2002)相比FC浓度平均超出两个数量级.统计分析显示,温榆河微生物污染受季节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表明人为因素很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温榆河处于微生物高污染水平,可能威胁地下水水质和农作物质量安全,应从源头加强微生物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9.
在高放核废料的处置中,掌握地下水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是当下的关键问题。以甘肃北山岌岌槽一测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数据测得的裂隙统计参数,应用编制的 MATLAB 语言程序生成全局域内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将三维裂隙以圆盘模拟并简化为变截面圆管单元渗流网络,为考虑边缘效应以圆管作为单元体切割基准。通过比较随单元体尺寸增大的三个方向上的等效渗透系数变化趋势得到表征单元体 REV,并在该单元体中计算渗透张量以及应用 Dijkstra 算法识别对应边界方向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该测区的渗透系数最值分别为 3.62e-6 m/s与 9.19e-7 m/s,水平向渗透性最小,竖直向附近最大,基本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40.
用盆栽法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4氧化能力随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CH4氧化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变化.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4氧化率均值来看,只有12g/m2处理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且12g/m2和24g/m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 = 4, P < 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4氧化率影响明显.第一阶段(6月7日~7月2日)适量(6g/m2)氮输入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但过量(12g/m2)氮输入则起抑制作用.第二阶段(7月2日~7月20日)只有12g/m2处理起促进作用.第三(7月20日~8月7日)、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氮输入对CH4氧化起抑制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4氧化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4氧化仅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