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词源] 来自拉丁语“Lineamentum”(线);一种轮廓或形态,或一种物体或图形的线条。 [定义] 地质或自然地理形态排列的区域方向线。据推测反映了地壳深部的不连续性。 [历史] “区域线型特征”一词是Hobbs(1904,P.485)首先引入的。他在涉及这个概念的一篇基础性论文中写道:“地球外观形态的比较重要的区域线型特征可以描述为(1)山岭的脊线或高地的边界;(2)水系,  相似文献   
22.
《国际大地构造词汇》是作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00号项目编选的重要构造术语。全书包括基本大地构造术语、劈理和片理术语及附录三部分,共计69条。每个术语,都附有目前国际地质大会的六种语言——英、法、德、意、俄、西班牙文,并对词源、定义、流行用法、历史沿革、注意事项等作了说明。作为名词解释,本刊曾在今年第2期上试刊过2条。现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需要,并限于篇幅,特将所有术语的定义刊出,少数术语根据原书作了说明,放在括号中,并附术语英、俄原文,以利使用。  相似文献   
23.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形成了以黄浦江上游取水口为主、长江口陈行水库为副的饮用水水源布局。但上海水源地建设的当前状况与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发展目标之间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有关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研讨中,我们需要加强2l世纪上海水源地建设的战略研究,为上海建设具有长治久安意义的水资源布局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4.
<正> 引言及地质环境 关于仰冲,人们还知之不多,而对与仰冲有关的组构则了解得更少。对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归宿来说,蛇绿岩逆冲到陆壳上(狭义仰冲)看来是个例外。尽管已提出一些地球动力学模式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普遍没有利用与仰  相似文献   
25.
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这套指标是基于GDP与建设用地、能源消耗、用水总量、原材料消耗等4个资源投入性指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国内生产排放量等3个污染排放类指标生成的,包括土地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用水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等7个指标。应用这套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我国1990~2005年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发现1990~2005年各种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仅使自然输入要素与经济产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脱钩。其中,用水产出率增长最快,能源产出率增长最慢;用水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和能源消耗产出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6.
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进行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C模式也称1.5-2倍数发展战略,该模式将给予我图的GDP增长一个15—20年左右缓冲的阶段,并希望经过15-2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同时指出实现中图循环经济发展的C模式,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中国不但要关注传统的渐进式的部门内部的技术变革,还要前瞻性地促进跨部门的技术变革。同时,还要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和现代治理理论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7.
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走向与未来展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6个五年规划入手,研究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支柱相关的政策演进.1978-1995年是中国单个支柱的政策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主要内容.1992年中国参加21世纪议程,开始在理论上注意到3个支柱的发展,但是只是到了2001年的"十五"计划才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有对比意义的三生协调发展思想,并且在计划编制中对资源环境问题有了充分的注意.2006年以来,中国的五年规划政策开始出现了环境引导发展或者环境优先的政策趋势,但是在理论上仍然停留在并列或者融合的论述上.因此,当前需要创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和政策,设计未来政策变革的基本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8.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工业碳排放总量是碳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并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碳排放总量及生产率变化速率互有冲击作用,两者主要相对方差贡献率为自身。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生产率是尽管无法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减排,却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对意义的减排,这符合当前上海市内在实现自生主观发展需求以及外在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最后建议将碳生产率指标纳入上海市工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去。  相似文献   
29.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0.
坳拉谷     
<正> [词源] 源于希腊词aulax(垄沟)和genes(起源)。 [定义] 坳拉谷是很深的垅沟,常常很窄,一般从克拉通边缘的凹形湾延伸到克拉通内部,并充填有厚达几千米的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作用与凹陷作用,偶尔还有碱性玄武岩火山作用同时发生。 [历史] 坳拉谷概念的提出,起源于H.C.沙茨基对克拉通所作的一般性研究和对东欧地台所作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