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李天魁  刘毅  谢云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85-3992
通过污染物迁移转化多介质模型-EPACMTP模型,使用区域灵敏度分析、全局灵敏度分析与实证案例验证等方法,对风险筛查指标体系的指标完备性、权重与赋分合理性及判断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渗滤液浓度外,风险筛查指标涵盖了所有灵敏度显著的参数(13个);对于大部分灵敏度或重要性较高的参数给予了较大权重,对重点区域面积、离最近敏感目标的距离等两项指标的赋分整体合理;对低污染场地的判断结果较为可靠.最后,本文建议风险筛查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关注,对指标内部分级与赋分进行调整,并重点关注中高风险场地与砷污染场地.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洪水淹没对西南某有色金属矿区下游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矿区下游淹没区及非淹没区农用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Sb、Pb、As、Zn,淹没区6种重金属As、Cr、Pb、Zn、Cd、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66、63.48、82.54、128.21、0.61、39.46 mg·kg~(-1),非淹没区6种重金属As、Cr、Pb、Zn、Cd、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8、71.44、13.27、35.27、0.16、5.62 mg·kg~(-1),除重金属Cr外,淹没区与非淹没区重金属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淹没区As、Pb、Zn、Cd、Sb的超标率分别为52.23%、44.54%、48.14%、72.03%、88.25%,非淹没区As、Pb、Zn、Cd、Sb的超标率分别为4.12%、3.23%、2.16%、15.03%、22.00%,淹没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为安全利用,综合潜在环境风险为很强生态风险(RI=600.3),非淹没区土壤环境质量呈现优先保护状态,综合潜在环境风险为轻微生态风险(RI=69.1).有色金属矿区下游农用地被洪水长期淹没导致As、Pb、Zn、Cd、Sb的污染加重,由于研究区域特殊的地质背景,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铁锰氧化物胶膜对重金属具有强吸附作用,当洪水中存在大量重金属,随着水位上升洪水浸没土壤,铁锰氧化物胶膜把大量重金属截留在中下层土壤中,从而导致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谢云峰 《环境》2011,(Z2):57+59
分析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废液来源、特点;提出有效的管理与处理方法,减少实验室废液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饱和含水层中1,2-DCA(1,2-二氯乙烷)的自然衰减过程及该过程中含水层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室内连续水流土柱模拟饱和含水层,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对1,2-DCA自然衰减的贡献以及饱和含水层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规律. 初始ρ(1,2-DCA)为50 mg/L,模拟地下水流速为450 μL/min,模拟试验连续进行30 d,分别监测ρ(1,2-DCA)和水环境指标. 结果表明,1,2-DCA自然衰减的一级速率常数为0.068 9 d-1,其中生物降解作用的贡献率为6.34%. 1,2-DCA自然衰减过程中,NO3-首先充当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随后Fe3+、SO42-依次发生反应,土柱内部不同高度出现了氧化还原分带,分别是硫酸盐还原带、铁盐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