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391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生物过滤塔处理实验室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过滤塔处理实验室排放的模拟混合废气,考察了反应器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甲烷等废气的去除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设备稳定运行期间,进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浓度为124~380 mg/m3,而出气浓度在10~40 mg/m3,去除效率保持在85%以上。实验室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在生物过滤塔中去除机理不同,亲水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于疏水性污染物。通过系统关停后重启,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第2天就能恢复,这为生物过滤塔处理实验室废气过程的停运检修或者系统闲置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2.
安徽省近50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雷暴日数并建立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近50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雷暴日数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为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相对较少,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初雷日期推迟而终雷日期提早,雷暴期有缩短趋势;安徽省所有台站的雷暴日数均在减少,其中江淮之间西南部及皖南南部减少的幅度最大;雷暴日数EOF展开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987%,第一模态为全省一致型,第二模态为南北相反型;雷暴日数存在10~12年和2~3年左右的周期,在1976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雷暴的时空变化与大气环流、纬度、地形、季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43.
论文论述了低温超导磁分离技术原理,通过选择适合的磁种,使之与废水中污染物结合,迅速分离污水中的磁性絮团,再通过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去除各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等。经A/O+絮凝+低温超导磁分离处理,焦化污水其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降至150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降至25mg/L以下。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744.
目前,生物材料处理含铀废水已成为研究热点,为此,对硫酸盐还原菌(SRB)产生的生物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接种硫酸盐还原菌制备了生物硫铁复合材料,探讨了p H值、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生物硫铁去除U(VI)的影响,对比了硫铁、活性生物硫铁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对U(VI)的去除效果。采用环境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生物硫铁结构特性及其对U(VI)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 H值为7.5、温度为35℃,U(VI)初始质量浓度为7.2 mg/L、生物硫铁投加量为0.1 g时对U(VI)的去除效果最好,12 h完成反应,去除率达99.5%。活性生物硫铁除U(VI)效果优于硫铁和SRB,表明活性生物硫铁中硫铁化合物和SRB同时对U(VI)产生吸附与还原作用,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生物硫铁中的硫铁化合物为无定形态和不规则角柱体,角柱体厚度为20~150 nm,长度为200 nm~1μm。TEM-EDS分析表明,生物硫铁除U(VI)机理有胞外吸附与胞内积累,铀占总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70%,特征峰明显,生物硫铁具有良好的U(VI)去除能力。FTIR分析表明,与U(VI)作用的基团主要有羟基、羧基、磷酸基和C=O、C—N、P—O。  相似文献   
745.
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肥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氨氮浓度高、C/N低等特点,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添加高效菌种后采用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化肥氨氮废水的处理性能、机理及实用性,并与SBR、普通BAF(Biofor)工艺和未添加高效菌种的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高效菌种后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将氨氮≤200 mg/L,COD≤150 mg/L的化肥废水有效地处理至氨氮≤5 mg/L,COD≤50 mg/L,同时对总氮去除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746.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德艳  蒋霞  谢长生 《环境化学》2006,25(6):748-751
以碳包铁作磁核,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研究磁性微球对Cu2 和Pb2 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对Pb2 和Cu2 的吸附量分别为72.0mg·g-1和48.3mg·g-1,磁性微球具有不易流失,易再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7.
神木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严重阻碍着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建设,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解决多因子综合作用对评价精度的影响,根据神木市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分别建立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判断、提取主成分来避免因子间相关性的干扰,计算各因子综合分值得到危险性区划图;首次将改进层次分析(AHP)-CRITIC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应用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当中,通过该方法计算因子综合权重得到各乡镇易损指数。叠加危险区划图和易损指数图完成神木市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将风险区划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市面积的5.31%、7.72%、14.17%、17.08%和55.72%,表明研究区风险等级中等偏低。可为同类型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8.
填埋是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的主要手段,填埋场则是固体废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集中发生的场所。通过防渗层HDPE膜漏洞的渗漏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开展防渗层渗漏快速检测和精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学渗漏检测难以检测双层衬垫或多层衬垫系统的下层衬垫破损,基于传统电法改进的电磁方法展现出下层衬垫检测的潜力,但迫切需要解决填埋场复杂服役人文环境和地球磁场环境下的电磁噪声干扰问题。为此,通过对磁法检测原理和信号特征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背景磁噪声类型、来源、特征和电磁噪声去噪方法的综述,得出如下结论:在特定条件下,漏洞越近,其磁场信号越强;填埋场噪声主要来源于地磁和人文磁场,且不同噪声有不同特征,需不同处理;去噪过程先预处理排除干扰,其次在检测中选择适宜的滤波或测量法去除噪声。  相似文献   
749.
本文对我国加入WTO后绿色对我市环保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环保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50.
本文介绍了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三维参数化设计程序开发及工程应用情况。数字化设计平台通过数据传递与数据链建设,实现正向设计和数据共享,旨在提高压力容器设计质量和效率,并实现压力容器全寿命周期的协同管理。参数化设计通过将设备的计算逻辑、设计方法和标准文件等建立程序关联,通过自主开发的相关子程序,实现从工艺数据到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到图纸的智能化设计。本文以固定管板换热器为例,分析了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对于压力容器智能化设计及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性和良好应用效果。本文对压力容器智能化设计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