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51.
通过室内土培实验,以Fe-Mn氧化物和膨润土为稳定化材料,研究材料配比、使用量同时稳定As和Sb的效果;结合稳定时间和形态分析,探讨材料的长效稳定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Mn氧化物∶膨润土=4∶1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As和Sb的效果;当使用量为3%时,Sb和As水浸出降低率为55%和97%;随着时间的延长,As的稳定化效果未出现明显变化,而Sb的稳定化效果有所降低。形态分析结果表明,3%使用量的Fe-Mn氧化物∶膨润土=4∶1的处理使土壤中As和Sb由可交换态向残渣态转变,稳定性增强;Fe-Mn氧化物微观结构特征表明,其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对As、Sb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因此,Fe-Mn氧化物和膨润土的优化使用,能修复As、Sb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55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沙土覆盖后环境因子对底泥中有机磷(OP)释放与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沙加红土的组合覆盖控制底泥OP释放的最佳应用环境条件为温度为25 ℃的好氧中性环境,该条件下的原位覆盖能增加底泥中OP含量,减少上覆水总磷(TP)的浓度。环境因子改变对底泥中的中等活性磷(MLOP)的转化影响最大,主要通过抑制底泥中MLOP转化,使底泥中OP含量和OP/TP比例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磷酸酶活性能反映底泥中OP的转化释放过程,APA与底泥中TP、O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3.
554.
于2017年8月现场采集并测定了西北某内陆河城区段16个入河排放口水体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光谱(EEMs),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其CDOM荧光光谱特征、组成成分、类型和可能来源,探讨了荧光组分对研究河段溶解性有机物的示踪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产生途径不同,入河水体CDOM的EEMs特征差异显著,除了工业、城镇生活等受人为处理影响的水体外,同类排放源的EEMs具有类似性,大多数入河水体中都包含有类腐殖质荧光A峰.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解析出入河水体C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组分C1(272,437/545nm)和C3(281,368/437nm),类蛋白组分C2(<2150,281/366nm),其中C1和C3具有同源性,且其A峰、C峰的位置发生老化红移现象,C2组分的类蛋白荧光T峰则较为稳定,可以作为研究河段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的指示参数.入河排放水体CDOM的荧光指数(FI、HIX、BIX)在反映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干扰方面较为敏感,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源的荧光指数、生源指数与其他排放源有所差异,可以敏感指示人为污染的存在.入河水体CODM的光学参数(a(280)、a(350)、a(355))及荧光峰强度均与TOC、CODcr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用于指示有机污染程度.三个荧光组分与TOC、TN的线性拟合关系相对较好,表明可以用荧光组分值对各入河排放源的TOC、TN等指标进行有效示踪.  相似文献   
555.
为了考察温度对除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15℃、25℃和35℃三个温度条件下除铀厌氧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丰度.经过48h对7.2mg/L铀的去除试验,温度为35℃情况下厌氧微生物除铀率(99.1%±0.3%)显著高于15℃和25℃的情况.不同温度除铀厌氧菌群中共有菌属居多(43种).在细菌门水平上,15℃和25℃条件下的厚壁门细菌(Firmicutes)丰度最高,比例分别为61.7%与63.3%,而35℃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比例为68.0%.在细菌属水平上,15℃和25℃样品中的第一大类菌属为Trichococcus;但在35℃样品中,Klebsiella丰度最高,比例达到52%,其他优势微生物有Proteiniclasticum(11%)、Clostridium(8%)、Acinetobacter(6%)、Enterobacteriaceae(5%)、Citrobacter(4)、Sedimentibacter(4%)、Desulfovibrio(3%)等.不同温度影响下,除铀厌氧菌群物种丰度差异极其显著.冗余分析发现温度作为环境因子与35℃样本群落结构为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Klebsiella及Trichococcus影响程度最大,但分别为促进丰度增加(正相关)及显著降低丰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6.
采用HSC Chemistry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焦炭和一氧化碳与锌冶炼石膏渣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探索分解温度、平衡常数、耗能与还原介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温和弱还原介质条件下,石膏渣中Ca SO_4还原分解成Ca S均比Ca O容易进行。还原剂中的碳优先与中间产物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得到蒸气Zn_((g))和Pb_((g)),随着CO浓度逐渐增大,反应体系将加快反应的进程。从能量消耗来看,CO对降低石膏渣还原分解的能耗有明显的优势;而从反应进程来看,还原剂C更有利于锌氧化物的高效挥发。  相似文献   
557.
分析了国内输油管道应急预案编制研究现状,针对陆上输油管道水面溢油特点,研究提出了水面溢油应急预案,即一河一案的编制工作程序。基于典型管道水面溢油情景,编制了输油管道水面溢油应急预案模板,为企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环境应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8.
目前对北方农村地区燃煤采暖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尚缺少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更大范围的样本.为了系统掌握山西全省的农村燃煤采暖情况,并为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参考,考虑不同地区冬季气温及年采暖期的差异,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地区2015年燃煤采暖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全省燃煤采暖的燃煤量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调查共在8市10县获得有效样本394个.结果显示:山西省燃煤采暖的农户约占89.3%,户均采暖燃煤量3.4 t/a;冬季气温对户均采暖燃煤量有显著影响,晋北严寒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可达4.4 t/a,而在晋南等相对温暖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仅是其57%.在同一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所选择的采暖器具,进而影响采暖燃煤量,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土暖气,户均燃煤量是选择暖炕加小煤炉采暖家庭的2.3倍.估算2014—2015年采暖期山西省农村采暖燃煤约1 297.8×104 t,PM、PM2.5、SO2、NOx、BC、OC、CO约分别排放13.0×104、9.1×104、19.9×104、2.1×104、4.1×104、5.6×104、123.3×104 t.研究显示,山西省单位面积采暖燃煤量约是北京、河北等同类地区的1/3,考虑到山西省经济条件较差,建议对城中村、城边村采暖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其他地区则主要通过增强建筑的保温性,使用低硫煤等措施减少农村采暖燃煤排污.   相似文献   
559.
为了探讨Pb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土壤污染的影响,用Pb、Cu、Cd和Zn模拟污染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后,分析模拟污染土壤中Pb的有效量变化.利用缓冲性指标分析土壤抗铅污染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Pb的缓冲能力不同,由大到小顺序为:缓冲能力石灰性紫色土、黄壤和酸性紫色土.3种土壤对铅的缓冲能力随加入的单一污染物或复合污染物Pb、Cd、Cu、Zn的浓度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60.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我国近海优势浮游植物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 danicus)、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