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9篇 |
废物处理 | 16篇 |
环保管理 | 55篇 |
综合类 | 324篇 |
基础理论 | 66篇 |
污染及防治 | 60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33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硫酸渣是由硫酸厂排出的烧渣,全国每年约300多万吨,我省产出60—70万吨。利用好这些废渣既可避免宝贵资源的流失,又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利用低品位的含铁硫酸渣生产氧化铁红(黄)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2.
用人工驯养的厌氧污泥进行除铀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投加量(VSS)、pH值、U(Ⅵ)初始浓度、外加电子供体和污泥重复利用等对污泥处理U(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范围内(5.2~6.6),厌氧污泥对铀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效去除率;当以还原铁粉和无水乙醇作电子供体时,U(Ⅵ)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的时间为未加电子供体时的2倍。U(Ⅵ)去除速度与VSS投加量成正比关系,U(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厌氧污泥可以长期使用。pH值的影响最关键,其次是外加电子供体。厌氧污泥除U(Ⅵ)机理为氧化还原和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冀南地区空气质量变化规律,明确防疫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笔者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常规监测数据和部分大气超级站的PM2.5组分数据。结果表明: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石家庄市、邢台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细颗粒物和一次排放气态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PM2.5来源中燃煤、生物质燃烧源占比上升,机动车尾气源占比下降,体现出交通管制、企业限产和道路工地扬尘管理等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疫情防控高风险区域石家庄市藁城区出现了明显的NO2浓度降低、PM2.5污染好转现象,而O3浓度显著升高成为新的特征污染物。结果显示,藁城区综合防疫管控举措对本地一次排放污染物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疫情防控核心区域藁城区增村镇因实行最严格的封村、限行、停产等措施,人为污染源排放"触底",6项监测指标中除O3浓度同比、环比均大幅度升高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全时段降低,SO2和CO昼夜差距缩小,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周边乡镇。分析认为大规模持续化学消杀可能对O3浓度升高有影响,此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4.
以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在全省范围应用,对全省136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阐述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征,提出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5.
116.
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Juss.)R.Br.),菊科(Compositae)裸柱菊属(Soliva Ruiz et Pavon.)植物,原产南美洲、大洋洲,1912年在香港发现,现在已经在中国南部广泛分布,其中包括台湾、广东、海南、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江西、广西和贵州等地区,为区域性外来恶性杂草。2002年,裸柱菊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中国主要外来杂草及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裸柱菊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地上茎极短,头状花序无梗,直接生于茎基部,花果期全年。裸柱菊的入侵扩散特性为具"湿生性",藉水流入侵、扩散,又适宜沙质性土壤,生活史策略为r-选择,随植物引种扩散蔓延,具强"杂草性"。裸柱菊在菜地生境的生态重要值较大,与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呈正联结,与野茼蒿(Gynura crepidioides)呈负联结,呈现"地域性"。本文对裸柱菊的杂草生态学展开了深入探讨,切断藉水流、植物引种的传播扩散途径,加强预警、监测,有效狙击裸柱菊的进一步蔓延扩散是控制其入侵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固氮菌(M)与氮(N)配施对生菜、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固氮菌(M2)后,生菜、油菜的鲜重和干重较之不加固氮菌(M1)有显著增加趋势,生菜、油菜的Vc含量分别提高4.2%~18.6%、17.6%~35.0%,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17.6%~35.0%、6.7%~41.3%,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0.5%~57.2%、22.8%~40.8%.在所有处理中,处理M2N3的两种蔬菜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研究可为固氮菌肥的合理有效施用、氮肥的优化配比及叶菜类蔬菜高产优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图1表3参13 相似文献
118.
11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将严重地影响高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了定量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采用大型风洞实验,模拟人类不同的干扰方式和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青藏高原三个草地类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干扰方式包括破坏草地地上部分和根系,干扰程度包括轻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和全部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破坏后,土壤含水率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QZ1为6.9%~9.2%、QZ2为6.8%~10.1%、QZ3为9%~10%;当根系遭到破坏后土壤含水率的降幅则分别为:QZ1为16%~30%,QZ2为17.25~32.1%,QZ3为22%~50%,显然,根系破坏后土壤含水率降幅远大于地表植被破坏后的情形。因此,植被根系是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关键。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率在迅速下降。从试验模拟结果看,三个草地类型中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 相似文献
1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成长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总量和结构上看,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容纳的就业量达3.09亿人,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城镇就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0%,在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