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路如风     
三月,我参加福建作家高速公路采风团奔驰在国家公路交通“大动脉”同三高速福建路段上。当车子沿着福宁高速穿山过海,同行的作家们无不被宽阔逶迤的大路和路两边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而赞不绝口时,我想我的感受与他们应是既相似又不同。我最强烈的感受不是大路如龙,大路如画,大路流金,而是大路如  相似文献   
42.
实验用聚乙烯醇包埋奥奈达希瓦氏菌MR-1制备了包埋微球,并用其对U(Ⅵ)进行还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pH=7.0,不同聚乙烯醇浓度对包埋微球的成球性、稳定性和传质性均有影响,制备包埋微球的聚乙烯醇的最优浓度为10%;当U(Ⅵ)浓度为15 mg·L-1,奥奈达希瓦氏菌投加量为6 mL,且奥奈达希瓦氏菌与聚乙烯醇按1∶2的比例进行包埋后,包埋微球对U(Ⅵ)的去除率最高达96.22%。Cu2+、Mn2+、Ca2+等共存离子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产生影响,2.0 mmol·L-1的Ca2+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存在微弱的促进作用;2.0 mmol·L-1 Cu2+、Mn2+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去除率分别仅为8.14%和65.99%。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铀被微球还原沉积在包埋微球中。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条件下水中阿莫西林(AMX)的辐照降解,考察了AMX初始浓度、辐照剂量、p H、H2O2、自由基消除剂(碳酸氢钠和正丁醇)以及溶解氧等因素对AMX辐照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中AMX,当AMX初始浓度为10.0 mg/L,辐照剂量为15 k Gy时,降解率达100%,随着AMX浓度增大,其降解率降低。碱性条件有利于AMX的降解,当p H为11,且辐照剂量大于10 k Gy时,AMX的降解率在90%以上。同时,加入H2O2可以促进AMX的降解;·OH自由基消除剂的存在和缺氧条件会明显抑制γ-射线对AMX的辐照降解,分析表明,AMX的降解主要是基于·OH自由基的氧化。  相似文献   
44.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污泥(PAS)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pH值,PAS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PAS吸附U(Ⅵ)的影响,探讨了PAS吸附U(Ⅵ)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吸附pH值为3,去除率97.77%,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X射线能谱和离子交换实验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参与交换的主要离子为Ca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S吸附U(Ⅵ)后自身结构未发生改变。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初次解吸率达92.83%,循环利用3次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为安全有效地疏散突发事件造成的高速公路网拥堵,评估不同应急疏导措施的效用,首先,分析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网拥堵传播消散规律,基于提出的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结合基本图(FD)模型,建立HNAC-FD消散计算模型;然后,根据疏散案例交通流数据,使用Vis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疏导措施对疏散交通流速度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速密模型计算路网各个区段的交通流状态;最后,根据高速公路网突发事件案例,设计不同疏导措施方案,并通过HNAC-FD模型计算拥堵消散时间,从事件影响消散时间和拥堵队列车辆平均行程时间,评估不同疏导方案的效用。结果表明:疏导措施会延迟事件影响消散,但能提升疏散交通流的速度,减少拥堵队列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且组合方案的疏散效果与单一措施差别不显著;可逆车道具有最佳疏散效果。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热辐射与灰分耦合对矿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As、Cu、Zn赋存和浸出毒性的影响,采用锥量仪在不同热辐射温度(400℃、600℃、750℃)及生物质负载量(1 kg/m2、3 kg/m2、5 kg/m2)下开展室内燃烧试验,对样品理化性质、Cr、As、Cu、Zn质量比和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TCLP法对重金属潜在的浸出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辐射与灰分耦合作用显著改变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次,耦合作用使得表层土壤Cr、As、Cu和Zn的总质量比增加,说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辐射与灰分是影响矿区林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耦合作用使得Cr有效态的比例由50%下降到40%,As有效态的比例由14%增加到22%,对Cu和Zn有效态的作用则不明显,说明其对表层土壤Cr、As的迁移性分别起到了抑制和促进作用。TCLP试验结果表明,仅土壤受热或生物质与土壤共同燃烧都会使土壤中Cr、As、Cu和Zn的浸出水平增大;Cr、As、Cu和Zn浸出质量比最高分别为0.88 mg/kg、0.81 mg/kg、654.1...  相似文献   
47.
为理清应急资源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从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突现、关键词时序图谱5个方面,对1999—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503篇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展现我国应急资源研究领域空间分布特征及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在我国应急资源研究领域,作者和机构分布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8.
工艺流程的有序统筹对于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工艺流程中有序排布的各生产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安全性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尝试建立有序工艺流程中的S型安全系统分析模型,对于有序工艺流程中各项环节对其余环节的安全性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到3种典型类型的分析模型,并用有序可视图模型对其进行安全分析.分析表明:在...  相似文献   
49.
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腐殖酸(Humic Acid,HA)对铀的吸附行为及时间、吸附剂用量、铀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试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手段分析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60 min后达到动态平衡,吸附率最高达99%以上.当pH值在5左右时,HA投加量越大,吸附效率越高.体系中HCO3-、H2PO4-;的存在对HA吸附U(Ⅵ)有促进作用,而柠檬酸根离子、EDTA2-及Cr6+、Mn2+使HA对U(Ⅵ)的吸附率降低,影响程度与其离子浓度正相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HA吸附U(Ⅵ)的动力学规律,R2=0.9951.当温度为25℃时,U(Ⅵ)质量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饱和吸附容量为170.94 mg/g.HA吸附U(Ⅵ)前后的IR光谱分析表明,HA主要含有—OH、—COOH、—NH2、—C—N、苯环等结构,推断与U(Ⅵ)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为—OH、—C=O、—C—N—、—NH2.  相似文献   
50.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疏散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天光  智会强  王宗存 《安全》2013,(11):13-16
针对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特点,以某市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为例,采用计算软件对2种不同疏散方式进行模拟,从人员疏散时间、隧道内疏散出口利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防火分隔的情况下,利用地下停车库进行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显著缩短必需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