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了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测定气体中的总烃浓度时,氧气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总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校准。当总烃的实际浓度不低于9 mg/m3时,氧气的干扰较小(相对标准偏差≤2%)。在试验的所有总烃实际浓度下(1~200 mg/m3),当氧气浓度为1%~7%时,也无需考虑氧气干扰的影响(相对标准偏差≤2%)。当总烃的实际浓度低于9 mg/m3且氧气浓度为9%~21%时,需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并采用模型对测得的总烃浓度进行校准。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2=0.999),可以用来修正测试结果,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总烃实际浓度。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某典型企业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将在线监测结果和便携式仪器监测、手工监测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线性误差与量程漂移可以满足现阶段管理要求,实际样品比对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采样分析仪器,监测结果差距较大,便携式分析仪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3. 72%),手工监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为48. 3%)。建议加强污染源废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污染源非甲烷总烃CEMS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室和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比对测试,对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催化氧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转化效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指标开展研究。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检出下限(0. 3 mg/m3)、转化效率(98. 2%)、精密度(3. 49%)、准确度(-2. 38%)基本满足方法技术指标的要求,但是对于催化氧化法还需重点关注其转化效率。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比对测试结果表明,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与实验室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对准确度(33. 2%)、相对误差(-9. 27%~23. 7%)基本能满足测试方法的测试要求,趋势性也保持一致,适用于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14.
对南京市8家国控污染源13台(套)燃煤锅炉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汞主要以气相部分汞形态存在,其排放值均达标,为0.16~15.9μg/m3,均远低于标准限值;煤质中汞含量与电厂烟气中汞浓度变化曲线的趋势是大致相似,相关系数为0.91;燃煤电厂机组容量、发电负荷越大,汞平均排放因子呈变小趋势;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净化配置对汞的脱除效率最高,达到95.4%。 相似文献
15.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南京某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南京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对煤、炉渣、粉煤灰、烟尘、石灰石、石膏和烟气中的汞取样测量,探讨煤中汞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指出,煤经燃煤锅炉炉内高温燃烧后,炉渣中的汞对环境影响不明显;粉煤灰、烟尘中的汞存在富集现象,且随着粒径变细,富集程度加剧;燃煤锅炉燃烧后,随石膏排放的汞占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气中SO2的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气的含湿量、负压、干扰气体都会对SO2监测数据产生一定干扰,有时甚至会严重偏离实际值。基于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气中SO2的原理,提出采样管设置加热冷凝功能;测试过程注意采样流量变化,当负压超过2.3kPa临时压力时需采取前置抽气泵消除压力;以及计算干扰气体临界浓度,进行软件修正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1—2013年南京市降水监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市酸雨污染的变化情况,以及阴阳离子组分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南京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降水p H值显著下降,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硫氧化物仍是该市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而其致酸作用逐年减弱,NO-3的致酸作用逐年加强;来源于化工行业的氯化物对降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改善,来源于碱性颗粒物的钙对酸雨的中和作用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纺织印染行业基本情况和生产工艺特征的现状调研,分析了修订该行业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必要性。明确了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并针对生产工序复杂、监测内容覆盖面广、原辅用料种类多、技术适用性要求高等难点问题,提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的要求,细化验收要点,细分产污环节,确保技术规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纺织印染行业环境保护自主验收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