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短程硝化反硝化较传统脱氮方式具有节约碳源与曝气能耗等优势而备受关注,而抗生素在污水中被广泛检出,抗生素选择压力对该工艺中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实验室规模SBR反应器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并稳定运行(阶段一),考察了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阶段二)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阶段一与阶段二中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90.35%和90.42%、92.48%.同时,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持续暴露使得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升高,促进了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分泌.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四环素和磺胺嘧啶胁迫下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降低,属水平上,TM7a和Tessaracoccus是优势菌属,在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TM7a和Tessaracoccus的相对丰度均呈上升趋势.此外,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存在促进了反硝化菌Thauera和Rhodobacter的富集,Rhodobacter可能对于TN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中NOB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只是活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100μg/L四环素...  相似文献   
29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可模仿或拮抗天然激素与核受体结合,干扰核受体的同源或异源二聚,进而通过共调节因子的招募调控转录活性,最终引起内分泌干扰效应.目前研究主要针对EDCs与核受体的结合过程,忽视了其对核受体二聚化过程的影响,而该过程的阻断可直接导致转录失活.EDCs对于不同核受体二聚化的影响不同,只有激动剂EDCs能够促进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同源二聚化,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与具有激动或拮抗活性的EDCs结合后都可诱导ER二聚体的形成,但二聚化类型不同.通过检索ToxCast和Tox21数据库发现多达227种EDCs可以诱导ER二聚化,相比于ERα-ERα同源二聚体(6.09% ~7.38%的活性率),EDCs更易诱导ERα-ERβ异源二聚体(11.25% ~12.22%的活性率)和ERβ-ERβ同源二聚体(10.02% ~11.69%的活性率).EDCs也能够差异性诱导其他核受体如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与维甲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不同类型的二聚体对于研究EDCs转录活性的生理学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报告的参考化学品研究发现,相比于配受体结合活性,二聚活性与转录活性之间有着更好的相关关系.本文从EDCs介导的核受体二聚化转录机制、二聚化与转录活性间的关系以及二聚化研究方法三方面,总结EDCs对核受体二聚化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理解EDCs的分子作用机制,推进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3.
为适应我国铁路向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基于人体产生疲劳机理,分析座椅结构形式,及适合我国人体尺寸乘坐舒适的座椅结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294.
电晕-催化技术治理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脉冲电源供能,在有、无催化剂存在的2类电晕反应器中,对甲苯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并考察了影响甲苯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线-筒式对反应器,在42KV的峰值电压下,使用Mn或Fe催化剂使甲苯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和23%,去除率均在80%以上,能量利用率约为30W.h/m^3。  相似文献   
295.
微藻混合培养可以在高效去除水质污染物的同时,积累更多生物量及油脂,促进微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然而存在菌种间相互竞争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故找出微藻藻种间最佳协同组合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将一株可在黑臭水中快速生长的原壳藻Auxeno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分别与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普通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bliquus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结果显示4种微藻1∶1∶1∶1混合培养为最佳组合。为进一步提升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促进资源化利用水平,将经12C6+重离子辐照诱变后的4种藻株按相同比例混合培养进行性能强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藻株组合,12C6+重离子突变藻株组合 COD、NH4+-N 及 TP 最大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12.12%、11.01% 及 22.12%,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油脂增长率分别提高了63.03%和79...  相似文献   
296.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7.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298.
利用2015—2021年环境监测站点的PM2.5小时实测数据详细评估了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的现代气溶胶再分析资料第2版(MERRA-2)PM2.5资料在广东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MERRA-2与实测PM2.5在低浓度范围(小于50μg·m-3)较为接近,在污染严重时存在明显低估现象;其模拟性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依赖性,在湿季和实测浓度较低地区表现能力较好.通过对PM2.5浓度分级比较发现,MERRA-2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这主要是由于MERRA-2缺乏硝酸盐气溶胶的模拟以及排放清单的误差所造成.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本文基于2016年广州番禺气溶胶化学组分数据提出硝酸盐和铵盐参数化方法,对不利大气输送扩散条件下PM2.5的组分构成进行校正,校正结果能够有效减小MERRA-2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改善MERRA-2对高浓度PM2.5的低估.  相似文献   
29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炼油厂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线板式反应器内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乙硫醇的去除进行了试验,试验规模4~16m3·h-1 采用闸流管开关脉冲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1kW,最大脉冲电压峰值100kV.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处理气量、背景气体各单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氢几乎完全去除,乙硫醇最大去除率为84%;在有正己烷背景气体存在时,乙硫醇的去除可不受低浓度背景气体影响;在高浓背景气体情况下,乙硫醇的去除率有所降低,硫化氢也有类似规律;硫化氢和乙硫醇中硫元素主要转化为二氧化硫.结合恶臭气体去除率与能量密度、进口浓度的关系,建立反应器动力学模型,获得硫化氢和乙硫醇的氧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 042和0 034L·J-1,为进一步反应器优化、放大设计及与电源匹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00.
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试验生物,研究了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贻贝组织中的分布、生物蓄积和消除动态,并探究BDE-47对贻贝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紫贻贝对BDE-47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和一定的消除能力,且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浓度依赖性,消化腺和鳃是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