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双搅拌釜为实验设备,研究了烟气脱硫过程中硫酸钠、硫酸镁和腐殖酸钠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结果表明,分别采用3种不同添加剂时,pH值等随脱硫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类似;与非强化石灰石脱硫过程对比,在相同pH值下,3种添加剂均使石灰石颗粒体积占初始体积的分率rp减小,即均能促进石灰石的溶解,改善浆液的传质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rp与浆液pH值之间的关系式,该方程能很好地关联双搅拌釜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2.
添加剂强化石灰石/石灰FGD过程的某些浆液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添加剂强化下的石灰石烟气脱硫浆液的固相沉降时间、上清液密度及滤饼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添加剂时,实验条件下滤饼固含量有所下降,但影响不大;浆液固相沉降时间的不同,可能与浆液中亚硫酸钙固相产物的含量及晶粒大小和晶型不同有关;添加剂不同,上清液密度也有差异.镁强化石灰脱硫浆液,沉降过程可分为快速沉降和慢速沉降两阶段;固相中亚硫酸钙的含量高则沉降速率较慢;与非强化石灰脱硫过程相比,滤饼固含量稍低.脱硫实验同时表明,使用添加剂有利于抑制设备结垢.   相似文献   
123.
分析和阐明地表水环境质量灰关联评价中关联度向量r中各分量的信息荷载,在满足定量、连续、分级的条件下构造了水环境质量系数C,C由首数水质级别数K和尾数水质差异E组成。水环境质量系数既能表示水质级别,又能准确区别同级水质差异。在应用特例中介绍了模糊级别的区分和级别跳跃现象。最后介绍了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4.
通过设计不同富营养状态下沼蛤的行为特性的控制实验,探讨了不同富营养状态下沼蛤的生存、运动和粘附特性。研究结果为:(1)富营养状态最优(贫营养)水质不适宜沼蛤的粘附,但是适宜其生存,因此移动距离最短,运动能力最差。轻度富营养水质适宜沼蛤的生存。富营养状态最差(重度富营养)不适宜沼蛤的生存,因此移动距离最远,能生存下来的沼蛤运动能力最强。(2)在不同营养盐浓度下的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中,沼蛤适宜在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水体中生存,营养盐浓度越高越不适宜沼蛤生存;营养盐浓度越高越不适宜沼蛤粘附,营养盐浓度相对而言较低的水体适宜沼蛤粘附。(3)在不同藻浓度下的重度富营养水质中,沼蛤适宜在藻浓度较低的水体中生存,藻浓度越高越不适宜沼蛤生存;藻浓度越高越不适宜沼蛤粘附,藻浓度相对而言较低的水体适宜沼蛤粘附;低藻浓度水体相对而言更适宜沼蛤生存,因此移动距离最短,运动能力最差,高藻浓度水体不适宜沼蛤生存,因此移动距离最远,能生存下来的沼蛤运动能力最强。富营养状态是影响沼蛤生长、粘附和运动的关键要素,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最适宜沼蛤生长和粘附。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浓度也是影响沼蛤生长、粘附和运动的关键要素,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中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浓度越低,越适宜适宜沼蛤生长和粘附。  相似文献   
125.
共混塑料因其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生产和使用量逐渐增加,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及其海洋环境风险尚不明确.选取聚丙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P/TPS)和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LA/PBAT/TPS)为研究对象,单一聚合物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作为对照,探究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后微塑料(MPs)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MPs的粒径分布显示,与PP和PLA相比,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容易产生尺寸更小的颗粒,主要原因是共混塑料机械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共混塑料光降解后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和褶皱,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而PP和PLA变化不明显.ATR-FTIR光谱显示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热塑性淀粉(TPS)的特征峰减小,表明共混塑料的淀粉组分降解.C 1s光谱表明,老化共混塑料含有更少的—OH,进一步证实了TPS的光降解.以上结果表明PP/TPS和PLA/PBAT/TPS比PP和PLA光降解程度更高,从而产生更多小粒径MPs.综上所述,共混塑料可能比单一聚合物塑料对海洋环境风险更高,对共混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126.
直接用离子色谱淋洗液吸收垃圾焚烧电厂排气筒中低浓度的氯化氢,不仅减少了分析中的两次稀释操作,而且还降低方法的检出限,可用于同类污染源低浓度氯化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7.
当前,国土空间治理模式正由原空间规划“集群”向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国土空间安全这一空间发展底线问题成为规划各界热议的焦点。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国土空间及其规划系统,重点分析了具有什么系统性质的空间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研究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科学的系统接口是保障国土空间系统安全的关键; (2)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应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为基本法,形成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核心的结构清晰、内容统一的法规体系,以使空间规划系统结构合理;(3)系统接口方面,建立以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为主要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三维系统接口,实现“五级三类四体系”的三维衔接。  相似文献   
128.
为了研究沈阳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5年1月29日~2016年1月26日在沈阳市采集PM_(2.5)有效样品113组,并分析了其载带的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及元素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沈阳市PM_(2.5)质量浓度均值为66μg·m~(-3),其中31. 0%的样品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值二级标准(75μg·m~(-3)),采暖期PM_(2.5)的平均浓度和超标率(90μg·m~(-3)、68. 6%)明显高于非采暖期(51μg·m~(-3)、31. 4%).采样期间21种元素(除了Mg、Ti、Ca、Fe、Si)、水溶性离子(除Ca~(2+)以外)和OC、EC质量浓度均呈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的趋势;[NO_3~-]/[SO_4~(2-)]比值表明非采暖期受移动源影响明显增加,燃煤等固定源仍是采暖期PM_(2.5)的主要来源,PM_(2.5)中水溶性离子是固定源和移动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析得到NO_x二次转化程度较弱,SO_2二次转化程度较强,特别是在非采暖期;富集因子结果表明EF值较高的元素主要来自燃煤、交通污染和工业排放. PM_(2.5)组分重构质量与实测质量呈现较好的相关性,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_(2.5)中主要组分均为有机物(OM 28. 0%、23. 1%)、矿物尘(MIN 14. 5%、26. 0%)和SO_4~(2-)(15. 1%、19. 9%),PM_(2.5)受二次粒子、燃烧源和扬尘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9.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续城市各项专题规划奠定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为例,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筛选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地层岩性、坡度等10个基础指标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提出基于改进的斜坡单元法——盆域山体阴影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并与传统栅格单元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开展了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斜坡单元法得出的研究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双江镇实际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栅格单元法,可为类似地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0.
三峡水库大宁河支流浮游植物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基于大宁河不同水文期(2012-04-27~2013-01-19)的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探索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不同水文期演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表层叶绿素浓度和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汛限期,依次是蓄水期、泄水期和高水位运行期.基于生态功能组原理,不同水文期大宁河的浮游植物演替模式为:CR-R(高水位运行期)-CS(泄水期)-CR/CS(汛限期)-R-CR(蓄水期).2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蓄水期,最小值出现在高水位运行期和泄水期;均匀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汛限期,最小值出现在高水位运行期和泄水期;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汛限期,最小值出现在蓄水期和泄水期;演替速率最高值出现在蓄水期,最低值出现在泄水期.3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高水位运行期,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生境参数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参数(RSCW)和光热参数(Et和Ef*)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要素;泄水期,Et和Ef*均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营养盐参数(TP)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营养盐参数(TP)和光热参数[Deu(λPAR)/Dmix]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要素;汛限期,光热参数(Ef*)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营养盐参数(TP)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光热参数([Deu(λPAR)/Dmix]、Et和Ef*)和营养盐参数(T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要素;在蓄水期,TP与Chl-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光热参数[Deu(λPAR)/Dmix]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