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某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硫沉积及堵塞问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气田沉积的硫黄中还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含硫有机化合物、水等成分。为治理该气田硫堵问题,研发并优选了高效环保型溶硫剂(A-1溶硫剂)。在45℃、常压、1 000 r/min搅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A-1和J-1两种溶硫剂在不同液固比(5∶1和20∶1)时对标样硫块的溶硫率和溶硫速度,以及硫块直径对A-1溶硫剂溶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1溶硫剂的起始溶硫速度更快,4 h内对标样硫块的溶硫率接近40%,增加溶硫剂用量可显著加快溶硫进程;A-1溶硫剂对直径2.0 cm的硫块,10 h内溶硫率超过80%,对更小粒度的硫块溶解效率更高。另外,在45℃、常压、持续通入CO2条件下,通过失重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1溶硫剂对N80、L360和A333Gr6钢的腐蚀性。结果表明:3种钢在A-1溶硫剂中未发生明显腐蚀现象,腐蚀速率低于0.04 mm/a,未出现局部腐蚀或小孔腐蚀。  相似文献   
112.
为了解石家庄市NO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GIS和相关性分析,对2018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1个乡镇NO2年均质量浓度范围为11~68μg/m3,超标率为47.9%,仅有49个乡镇NO2日均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城区NO2质量浓度高于周边县(市、区),NO2总体呈圆环形带状分布。月变化方面,1—3月、10—12月污染较重,峰值出现在1月。NO2日变化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区域差异明显。NO2与温度、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与大气压呈正相关,气象条件的月际差异是导致NO2月差异的重要因素,NO2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人口密度和机动车排放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秋冬季是NO2治理的关键时期,主城区为重点防控治理区域。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外源信号分子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稳定性的影响,在SBAR系统中分别投加不同类型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并分析AGS胞外聚合物(EPS)相对含量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分析系统中信号分子的分布,基于BugBase物种表型预测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投加C12-HSL对微生物分泌EPS有明显促进作用,EPS含量达120.78 mg·g-1,系统运行90 d未出现颗粒解体现象,可维持AGS稳定状态;信号分子投加后C10-HSL主要分布于水相,而C12-HSL和C14-HSL更容易进入泥相;信号分子投加后种群结构变化显著,革兰氏阴性菌属丰度都有不同提升,在投加C12-HSL之后优势菌属为可塑菌属(Plasticicumulans)丰度显著增加(可达18.14%)、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C12-HSL通过提高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属,并促进内源C14-HSL分泌,进而使EPS相对含量增加的方式延缓好氧颗粒污泥解体.  相似文献   
114.
根据南方的气候特点,着重阐述了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优化处理的两项新措施。其结果,降低了污水处理能耗,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5.
江苏盐城地区水产品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付强  高军  徐网谷  殷波  曹亚乔  秦卫华 《环境科学》2013,34(10):4081-4089
为初步了解江苏盐城地区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摄入风险,于2012年5月采集了该地区海水鱼类、淡水鱼类、甲壳类、贝类、头足类5类22种主要水产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肌肉中Cd、Cu、Zn、Pb、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及致癌与非致癌年风险(Rc ig、Rn ig、R’总)指标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目前盐城地区水产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d、Pb、Cr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1.8%、31.8%、40.9%;P i结果显示,各水产品Cd、Pb、Cr含量均超过轻污染水平,其中淡水鱼类Cd、Pb含量,贝类Pb、Cr含量,头足类Cr含量达到重污染水平,Cu、Zn含量尚处于正常范围内;MPI结果显示,贝类、甲壳类重金属污染高于淡水鱼类、头足类和海水鱼类,污染程度为贝类>甲壳类>淡水鱼类>头足类>海水鱼类;总体而言,盐城地区水产品重金属的食用安全性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贝类和头足类的Cr摄入量已接近PTWI值,个别海水鱼类Cr的摄入量已超过PTWI值,存在较高风险;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各类水生生物总重金属摄入健康风险数值(R’总)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0×10-5a-1,但贝类和头足类的Cr摄入健康风险均已接近该数值,值得关注.当前,盐城地区水产品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r污染,其污染等级、摄入风险和健康风险均较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6.
机动车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已成为当前机动车污染控制的重点。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进行评价,针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特点,构建了包括环境、经济、技术等3方面共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有效筛选最佳适用技术提供重要参考。以国六重型柴油车为例,对EGR、SCR、ASC、DOC、DPF等排放控制技术及(EGR+DOC+DPF+SCR+ASC)、(DOC+DPF+SCR+ASC)等技术组合,定量评价了其环境、经济、技术指标,筛选出国六重型柴油车最佳可行技术。结果表明,国六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得分较高的是(EGR+DOC+DPF+SCR+ASC)排放控制技术组合,该路线是目前重型柴油车达到国六排放法规主流的技术组合,各排放关键零部件的分担压力比较均衡,可以减少95%以上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从而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以沈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在对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理论阐述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两种方法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8.
一、前言 八十年代中期在编制我市集中供热的总体规划时,就确定了在各种方式的供热中要以热电联产为主的方针,因为它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供热质量好,服务年限长等优点。十多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一热电、陈塘庄热电和杨柳青热电三大热网,并对全市六区进行了供热,节能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热负荷发展缓慢,造成电厂开工不足,年供热量仅为初设的一半还不到,造成电厂和热网的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19.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0.
应用于水文预报的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广东省滨江流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建立了以前期降水量为预报因子、以水位为输出的BP人工神经网络水文预报模型。首先采用了合理的方法进行样本组织,进而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技术进行输入因子的确定,然后进行了不同隐层节点数、不同转移函数、不同训练算法的组合试验,确定了应用于水文预报中的优化BP神经网络:网络结构为8-9-1;转移函数的组合方式为tansig-线性函数;训练算法为采用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为便于精度分析,还采用了最优子集回归模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BP网络模型无论在拟合精度还是在预测精度上都高于最优子集模型。总的来说BP网络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水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