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含碳气溶胶研究进展:有机碳和元素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含碳气溶胶是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重要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强迫、能见度、环境质量、人类健康等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从含碳气溶胶来源及成因、环境影响、样品采集及测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讨论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研究中存在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2月期间的 2 4个总悬浮颗粒物 (TSP)样品中 NH+ 4、NO- 3、SO2 - 4和Na+ 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污染严重时 ,离子物种以 H2 SO4 、NH4 H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酸性强 ;污染轻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呈弱酸性 ;中等污染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H4 HSO4 、Na NO3几种化学形态存在 ,气溶胶呈中等酸性  相似文献   
103.
北京PM2.5中有机酸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GC/MS定量分析了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期间北京市PM2.5中33种脂肪酸(C10~C32)和10种二元酸(diC2~diC11)的含量.研究表明,脂肪酸具有明显的偶数碳优势,4个季节中最丰富的脂肪酸物种都是棕榈酸和硬脂酸(C16、C18).脂肪酸总浓度年均值为493.89ng·m-3,变化范围1.68~2961.70 ng·m-3,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二元酸以草酸(diC2)、丙二酸(diC3)为主,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48.13ng·m-3、530.1 ng·m-3;二元酸总浓度呈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1539.36 ng·m-3),冬季最低(908.12 ng·m-3).4个季节碳优先指数(CPI)无显著差别,分别是15.3(秋)、12.4(冬)、11.5(春)和13.4(夏);CPI值与植物蜡贡献脂肪酸值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烟、高等植物排放和细菌活动是脂肪酸的主要污染源,二次化学反应转化是二元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4.
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选取秋冬两季各14 d对北京地区近地层ρ(PM2.5)垂直分布进行监测,获得ρ(PM2.5)垂直廓线;结合同步测得的气象数据,就气象因素对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终拟合了ρ(PM2.5)垂直廓线方程.研究表明:秋冬两季ρ(PM2.5)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呈对数递减的规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遵循对数规律;发生逆温时,大气层结稳定,垂直方向上的湍流受到抑制,风速与PM2.5逐时质量浓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呈较好的线性关系,ρ(PM2.5)随高度改变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而在非逆温的情况下,PM2.5逐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与风速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与高度的对数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73,自引:10,他引:63  
定量分析计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对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利用实测数据确定基本参数的基础上 ,用 MOBILE5模型计算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获得了城区和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分担率 ,并分析了不同车型车种在城市区域汽车污染中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区 CO,HC和 NOx 的排放总量中 ,汽车源排放分担率分别为 :78% ,83%和 46% .  相似文献   
106.
苏昕  贺克斌  张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2-1028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际贸易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却鲜见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采用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探讨了中美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 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且商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着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逆差. 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的SO2、NOx和PM2.5的排放逆差分别为174.26×104、131.15×104和46.88×104t. 有行业针对性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以降低中美贸易隐含的污染物排放量;1997—2007年污染物燃烧排放因子和非燃烧直接排放强度的下降就可使出口贸易隐含的SO2和PM2.5排放量降低96.41%和226.26%. 占出口份额最高的机械类制造品的SO2、NOx和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63、58.38和20.74t/108元,低于所有出口商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平均值, 中国应加强这种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的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107.
佛山市冬季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工业城市佛山冬季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在佛山的城区(禅城)和城市清洁点(三水)同步采集24h PM2.5样品,分析了16种元素Fe、Ti、Zn、V、Mn、Cu、As、Rb、Sr、Cd、Cs、Ba、Hg、Tl、Pb和Bi的浓度.禅城的重金属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三水重金属元素浓度普遍低于禅城,但Fe、Ti、Sr、Cd的浓度高于禅城.与国家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标准相比,禅城的As、Cd超标严重,Pb略超标,三水的As、Cd超标严重.Zn、Cu、As、Pb的富集因子均高于10,表明其主要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有关.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灰霾期都有增高的趋势,但各重金属浓度日变化趋势和幅度在禅城较为一致,在三水则不太一致.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研究期间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布受靠近或者始于福建的广东东北方向气团、广福沿岸气团、海洋方向气团和来自江西的气团影响,其中第1类气团主要使得重金属元素浓度提高,后面3类气团均使得重金属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放演变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12个典型城市建立1990~2009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各城市机动车排放历史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990~2009年,研究各城市CO、VOCs、NOx和PM排放因子分别降低57%~81%、53%~78%、22%~74%和31%~76%.20年间,各城市CO和VOCs排放量总体在2000年后陆续达到增长峰值后开始下降,总量分别增长1.0倍和1.4倍;NOx和PM排放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增长3.2倍和3.3倍.各城市汽油车是CO和VOCs排放主要贡献源,LDA-G、MDTB-G和HDTB-G对各城市机动车CO和VOCs排放的贡献和分别为约70%~90%和约50%~85%,其中LDA-G的排放贡献明显提高.LDA-G、MDTB-G、MDTB-D和HDTB-D贡献了80%~90%的NOx排放,其中MDTB-D和HDTB-D的排放贡献率从平均57.8%上升为72.7%.对于PM,MDTB-D和HDTB-D占排放的70%~90%.此外,部分城市摩托车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预报气象条件、广州及周边城市的重点企业排放清单,采用CALPUFF模型模拟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期间重点企业对广州市内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相对环境浓度影响,据此筛选得出预报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名单,并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分析点源强化减排效果,为空气质量保障的专家会商提供依据.广州亚运会期间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实施效果表明,有针对性地对测点环境浓度影响大的企业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可有效缓解个别点位的一定范围内超标问题.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和配套的GIS软件可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的应急强化减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0.
兰州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空气中一类重要的有毒化合物,为探究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中PAHs的污染特征,于2012年冬季和2013年夏季采集兰州市PM_(2.5)样品共60个,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冬、夏季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191.79±88.29)ng·m~(-3)和(8.94±4.34)ng·m~(-3),冬季污染程度明显严重;降雪是导致兰州冬季大气PM_(2.5)中PAHs质量浓度降低最主要的气象因素;冬、夏季PAHs的环数分布均以4环比例最大,分别为51.40%和49.94%,5~6环比例夏季41.04%,高于冬季24.94%,2~3环比例冬季23.67%,高于夏季9.03%;通过PAHs的特征比值分析,兰州大气PM_(2.5)中PAHs的来源冬季以燃煤源和机动车尾气为主,其中柴油车比例较大;夏季汽油车对PAHs的相对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