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北京市沙尘天气中矿物单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2005年4月北京市区2次典型沙尘天气PM10样品中矿物单颗粒的形貌、数量-粒度分布和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沙尘天气样品中的矿物颗粒呈边缘锋利的不规则状;数量-粒度分布在1.0~1.5 μm出现明显的峰值.根据X射线能谱的定量数据,将721个矿物单颗粒分为7类.沙尘天气样品中的矿物颗粒主要以硅铝酸盐和石英矿物为主,并且有富Ca颗粒出现.大部分颗粒是2种或更多种矿物的内部混合物.沙尘天气富Ca颗粒占矿物单颗粒总数的5.9%,主要以CaCO3以及硅铝酸盐或石英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非沙尘天气样品中富Ca颗粒含量高达14.5%,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人为源排放.单个矿物颗粒中Ca含量以及m(Ca)/m(Al)可以用来区分外来沙尘源与本地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42.
我国汽车排气污染净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3.
北京大气PM2.5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的PM2.5采样和全样品分析.微量元素浓度的周变化大,尤以冬季为甚,相邻2周最大相差达1.6倍;但除冬季的平均浓度较高之外,其季节变化并不显著.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在春季最低,反映了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的影响.Se、Br和Pb的浓度比来自于北京A层土壤中的含量要高出约1000~8000倍,表明它们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其中Se的富集度最高,反映了北京细粒子来自于燃煤污染的特征.Pb的年均浓度(0.31μg@m-3)虽然未超过WHO的年均标准,但与洛杉矶和布里斯班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与Br、Se的比较分析表明,燃煤可能是Pb除机动车排放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4.
根据活性石灰竖炉烟气的特点,对传动式电除尘器处理活性石灰竖炉烟气进行风量为1000m3/h的中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传动式电除尘器在处理粘性和高比电阻粉尘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它能够针对烟气的特殊性,有效地解决常规处理方法所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45.
电除尘器电场分布特性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除尘器通道内电场分布特性的计算是电除尘器数学模型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实验和已有的圆线电场分布特性模拟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国内常用的几种非圆型电晕线电场分布特性提出了模拟计算方法,在板距D=300mm的条件下确定了星形线和锯齿线的直径当量数和芒刺线的衰减函数,并通过电场测定实验和工业设备运行参数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6.
中国大陆CO人为源排放清单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在经济部门、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工艺技术3个层次对排放源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各类源的能源消耗/产品产量及相应的排放因子,建立了中国大陆2001年分省区CO人为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中国大陆2001年CO人为源排放量为1·5×108t.生物质、煤炭和汽油是CO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的35·24%、31·67%和20·31%;CO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32·15%)、工业燃烧(23·77%)和机动车排放(21·75%).CO排放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山东、河北、山西、辽宁等12个省区的年排放量在5·0×106t以上,集中了全国总排放的2/3;上海、北京和天津3市的年均排放强度最高(大于100t·km-2·a-1);而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4个省区的CO排放强度均不足5t·km-2·a-1·  相似文献   
47.
基于调查的中国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年初农村能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获得全国分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 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平均比例为20.8%. 2009年全国28个省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天津市、上海市、港澳台地区,下同)秸秆露天焚烧的PM2.5、BC、OC、SO2、NOx、CO、NMVOC、NH3、CH4和CO2排放量分别138.1×104、6.4×104、41.1×104、8.7×104、41.8×104、594.6×104、94.4×104、8.0×104、44.2×104和14 355.4×104 t. 稻谷、玉米和小麦是露天焚烧的三大作物秸秆,其对污染物排放的贡献合计约为87%.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湖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 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分别43.1%、20.8%和39.7%. 污染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 95%置信区间下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M2.5、BC、OC、SO2、NOx、CO和NMVOC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60%~83%、-78%~147%、-73%~135%、-48%~75%、-49%~78%、-91%~155%和-67%~94%. 2015年初对六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农村能源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2014年江苏省、湖南省和广东省的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较2009年均有下降,而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则相对上升. 研究显示,秸秆禁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8.
我国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工艺以及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分类,建立了一个细化到排放节点的自下而上的颗粒物排放模型.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各地区活动水平以及颗粒物控制技术分布的历史变化趋势分析,利用此模型计算了2006—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的排放系数和排放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颗粒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PM_(2.5)、PM_(2.5)~10和PM10的排放系数分别降低了21.2%、19.3%和19.0%.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排放量在2006—2011年间持续增长,2011年TSP排放量为602×104t,PM10排放量为200×104t,PM_(2.5)排放量为124×104t;2012年排放量出现下降,TSP排放量为561×104t,PM10排放量为187×104t,PM_(2.5)排放量为116×104t.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一次PM_(2.5)排放量中的有组织排放占39.5%,无组织排放占60.5%;除加严有组织源管控之外,减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对于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控制也非常重要.我国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量分布不均衡,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5个省的排放超过全国总排放的50%.  相似文献   
49.
城市轻型车实际道路瞬态排放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构建的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北京市8辆轻型车的实际道路瞬态排放进行测试,分别解析了速度、加速度与排放的数理规律,引入“排放增量”概念,建立一套可用于研究交通流特征对机动车排放影响的轻型车瞬态排放数学模拟模式.验证结果表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20%以内,瞬态排放速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接近,体现出排放变化趋势及排放峰值.  相似文献   
50.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对北京市2003-09~2004-07的10个月空气中的TSP样品进行了连续采样,周期为1次/周.分析了15种3~7环的PAHs,其中以4~5环为主.∑PAHs浓度及BaP的最大值分别达到705 ng/m3和52 ng/m3;春夏秋冬4季∑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6 ng/m3,16 ng/m3,52 ng/m3,268 ng/m3;BaP的4季平均浓度分别为2.8ng/m3,0.23 ng/m3,3.3 ng/m3,16ng/m3;采暖期∑PAHs平均浓度为非采暖期的9.5倍.在所分析的3种气象条件中,降水能够明显降低PAHs的浓度;非采暖期的PAHs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暖期的浓度与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采暖期风速水平的增加会导致PAHs浓度的下降,而非采暖期不同环数的PAHs和风速水平的关系各异,3环的PAHs浓度随风速水平增加而增加,4、5环的PAHs浓度变化不大,6、7环PAHs随风速水平的增加而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