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生态填埋,而最关键的是其防渗层的研究.讨论了用HAS土壤固化剂固化粉砂土,结果表明开发出的防渗材料拥有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并能消纳一定量的工业废渣,可用于各种固体废物堆放场及作为路基材料等.  相似文献   
362.
壳聚糖吸附溴酚蓝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H值、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吸附溴酚蓝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壳聚搪吸附溴酚蓝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范围是3.2~5;初始吸附过程非常快,30 min时即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7%左右,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少.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4.3...  相似文献   
363.
摘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这一问题,采用节水技术进行灌溉已势在必行。从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出发,在黄河流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技术,促进节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364.
粤东柘林湾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丰水期间对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附近海域七星礁和虎屿2个拟建人工鱼礁区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WQI法、富营养化评价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法对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重金属Pb,平均浓度分别为0.075 mg/...  相似文献   
365.
江苏某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1800 m3/d,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浓度母液废水单独处理后COD去除率大于50%.简述了基本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调试运行情况,为保证达标排放对运行工艺进行了部分改造.  相似文献   
366.
固体浓度对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亮  方迪  单红仙  贾永刚 《环境科学》2009,30(8):2347-2352
采用序批式摇床,研究了固体浓度为3%~13%的底泥浓度对生物沥浸法去除污染底泥中重金属(Zn、Cu和C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体浓度增加,底泥pH值下降和ORP上升速率减缓,重金属的沥浸去除速率相应降低;沥浸过程中,当底泥pH值由5.0降至2.0,ORP由200 mV升至520 mV时,重金属的去除率增加最为迅速;不同浓度的处理,沥浸12 d,Zn、Cu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60%~85%、65%~100%和17%~35%.试验发现,底泥沥浸中pH值随时间的变化符合Boltzmann方程,此方程可估算底泥酸化进程.连续提取法对脱毒(沥浸)底泥中残留Zn、Cu和Cr的形态分级显示,底泥中未沥浸去除的重金属绝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环境风险较低.从经济角度考虑,固体浓度10%在底泥沥浸的实际应用中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67.
4株细菌处理乳品废水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SBR工艺比较了4株细菌R-1,R-2,R-3和R-4处理乳品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为395.55mg/L的乳品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细菌直接处理乳品废水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44.3%;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处理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69.06%;通过海藻酸钠包埋后4株细菌处理效果最佳菌株为R-1,废水COD去除率为71.12%。通过4株细菌处理乳品废水效果的比较,得出处理效果最佳的菌株为R-1,海藻酸钠包埋后的处理效果好于活性炭吸附,直接处理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68.
介绍了生态工业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技术体现,并结合广东佛山市传统产业的基本布局、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若干可在佛山地区构成工业共生体的生态工业技术。  相似文献   
369.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370.
构建了适合于家庭分散式小型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通过逐步在净化槽内添加好氧、厌氧生物滤床,测定了各区COD和氨氮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滤床对净化槽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槽各区生物滤床的加入,抗冲击性能逐步增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当各区都加入填料且运行稳定时,出水ρ(COD)和ρ(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7.8 mg/L和9.64 mg/L,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