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1.
利用臭氧氧化方法处理海洋油气管道清洗废水,考察了臭氧氧化降解COD过程中臭氧投加量、p H和进气流量3个因素对废水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臭氧投加量、p H和进气流量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设计并优化,得到了臭氧氧化降解COD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对COD的去除率具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臭氧投加量为9.5 g/h,p H为8.92,进气流量为2.33 L/min。在此最佳条件下,COD最大去除率为39.21%,而模型的预测值为38.06%。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512.
以北京西山地区的典型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0年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全天候观测样地的RS(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其在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异特征,并通过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分析T(土壤温度)、VWC(土壤体积含水量)对RS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典型日RS的昼夜变化规律不明显,峰值出现在12:00—14:00;RS的月际、季节、年内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日均值,日均值变化范围在0.03~7.84 μmol/(m2·s)之间;T的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形;VWC变化规律不明显. ②Q10(土壤温度敏感系数)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最大值(3.56)出现在冬季,最小值(1.31)出现在春季;2009年、2010年、2009—2010年观测期间Q10平均值分别为2.01、2.03和2.10. ③T和VWC对RS的变化解释能力分别为82.8%、20.5%,而T和VWC复合模型对RS的解释能力为82.6%.   相似文献   
513.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68.3mg·L-1,安全浓度为6.83mg·L-1。在PFOS胁迫阶段,1mg·L-1浓度组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内脏团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FOS浓度高于1mg·L-1时,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内脏团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GSH含量均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PFOS胁迫15d后各浓度组GSH含量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受PFOS胁迫后显著升高(p<0.05),内脏团MDA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净水释放阶段,翡翠贻贝两组织中SOD活性在释放7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PFOS暴露能够引起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氧化胁迫,但这种损伤的效果不明显,释放短时间后即可自我恢复。  相似文献   
514.
珠江口印度洋瓶鼻海豚皮脂的多氯联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DB-XLB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珠江口采集的印度洋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es)皮脂中36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含量,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毒性及来源.结果表明,瓶鼻海豚皮脂的PCBs含量为4945.9ng/g,污染程度相对较轻.PCBs同系物中以PCB101含量最高,占总量的31.6%,PCB153次之,占12.7%,其后分别是PCB57、PCB66、PCB110、PCB113、PCB133、PCB139、PCB145、PCB151、PCB170、PCB180和PCB187,含量在2.25%~5.86%之间,其余均低于1.5%.PCBs同族物组成以含5和6个氯原子的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0.7%和30.3%,含5个以上氯原子的PCBs占总量的86.7%.皮脂的PCBs国际毒性当量为2394pg/g,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海豚的PCBs可能来自国内生产的PCBs中国2号,其组成类似型号Aroclors1254的PCBs.  相似文献   
515.
垃圾填埋场渗漏电学监测系统设计及室内模拟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垃圾场渗滤液渗入地下后引起的地下介质电性变化及对自然电位场的改变,设计了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的在线电学监测系统。该系统在垃圾场建设期布设于高密度聚乙烯膜下方,在垃圾场运行期可实时监测垃圾场渗漏与否、渗漏点的位置及数量、渗滤液形成的羽状体在地下的形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渗滤液造成严重的地下环境污染。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证实了不同渗漏情况下,地下介质分布的电性剖面不同,电剖面异常区和污染区的分布具有空间对应关系。该系统的设置是实现环保型、智能型垃圾填埋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16.
在单独净化槽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现有的自来水化工程相配的家用化粪池,研发多户化粪池联用的高效新型净化槽,将单独净化槽的二级厌氧、一级好氧改为一级厌氧、二级好氧过程,提高好氧生物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便于推广应用。调查了多户生活污水量对新型净化槽出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抗冲击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两级好氧和生物滤床的技术特点,新型净化槽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当进水量为50 L/d(相当于实际净化槽6家农户污水排放量)时,净化槽出水COD、BOD5、NH3-N、浊度可分别达到22.67 mg/L、7.8 mg/L、8.3 mg/L、1.79 NTU,各项出水指标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即使在进水量为70 L/d时,出水水质的BOD5仍低于20 mg/L,证明新型净化槽对进水量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力。  相似文献   
517.
在企业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监察的双重需求下,自2000年以来,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在我国承压类特种设备中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按照技术积累、工程试用、法规引用、标准转化、全面开展和总结提升等六个阶段,对RBI技术在我国石化成套装置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18.
我国典型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是我国政府实施旱灾救助物资、资金发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判断主要依据地方民政部门灾情数据的上报,还未有对该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快速评估系统。因此,准确地预测并评估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收集并处理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气象、社会经济、旱灾灾情等数据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7个典型区,利用2009-2012年典型历史旱灾案例灾情数据为样本,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快速评估模型,以地形高程、月均降水量、水系密度、年末总人口、路网密度和GDP为网络输入,以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数量为网络输出,确定收敛误差0.01,经试算不断优化模型参数,得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典型区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线性拟合结果: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模型精度较高,R2分别达到0.94、0.83、0.81;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模型精度居中,R2分别达到0.79、0.71、0.70;模型精度最低的是西南地区,R2为0.46。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简便,精度较高,实现了我国基于区域差异的旱灾主要灾情指标的快速评估,能够为典型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快速评估和灾情的核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9.
磁性海泡石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海泡石,通过设置一个外加磁场实现对其的分离回收.主要研究了磁性海泡石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并结合XRD、FT-IR分析结果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海泡石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效果优于阴离子;初始pH对磁性海泡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磁性海泡石表面的电荷性质,而且与重金属离子的水解能力有关;在吸附过程中,磁性海泡石的物相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吸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和配合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20.
贾智博 《安全》2012,33(9):60-60
近几年来,北京市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急性中毒窒息事故。据统计,2007~2010年,北京市共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25起,死亡54人,受伤39人。其中,较大事故6起,死亡23人,受伤13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