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09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81.
为研究黄昏时段不同颜色引起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差异的变化规律,选用32名驾驶员,在黄昏环境照度变化的实际道路中,对不同深度距离下红、绿色障碍物的空间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进行判识.比较人在三维空间中对红、绿色障碍物距离判识结果,获得判识距离差异特征值.对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距离判识差异随照度和深度距离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三维空间,红、绿色障碍物黄昏时段距离判识差异显著,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BP网络可以很好地拟合距离判识差异变化规律;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红、绿颜色引起的距离判识值差异均增大,其中绝对距离差异增加明显;随着空间深度方向距离增加,判识差异也增大,其中相对距离判识差异增加量较绝对距离小.  相似文献   
48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原位生物处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原位生物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情况。土样中的DBP用二氯甲烷索氏提取6h然后脱不浓缩,最后定溶,供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降解DBP的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7d降解率为85%~96%。  相似文献   
483.
以湖南省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栅格数据的公路交通暴雨风险评价模型,对湖南省公路交通暴雨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公路水毁情况严重的岳阳、永州、郴州、常德、张家界、湘西以及娄底等地,其暴雨风险水平亦较高;受灾国道和省道几乎均处于较重度以上暴雨风险区。说明本风险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基于栅格数据层建立的公路交通暴雨风险评价从空间上突破了行政界限的制约,突出显示了公路受灾风险的时空格局,为公路暴雨灾害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84.
2种不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性能差异的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单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和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氨氮河流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针对二者工艺性能差异,采用PCR-DGGE、FISH/CLSM及FISH/FCM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生物膜进行了微生态分析,以考察不同工艺菌群结构的演替以及主要功能菌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性能差异的微观影响因素和机制.两级生物接触氧化获得了优于单级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平均去除率高约10%,氨氮平均去除率高32%~59%.单级接触氧化工艺的生物膜厚度大于两级工艺好氧区生物膜,硝化细菌分布在距生物膜表层180~200μm的深度,而两级接触氧化工艺硝化细菌分布在距好氧生物膜表层105~125μm的深度.PCR-DGGE结果表明单级接触氧化工艺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两级工艺,FISH/FCM实验结果表明两级系统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相对丰度随运行时间显著增加,而单级系统则逐渐下降.结果证明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分区结构有利于硝化细菌等功能菌群的富集,能够有效提高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85.
赵强  杨果  金雪梅  彭远春  廖浩 《安全》2023,(1):75-80
为有效解决钻井现场检维修作业过程中能量意外释放导致事故的风险,从安全锁具配置、管理程序编制、安全培训等方面分析现场安全锁具运用现状和短板,提出开发上锁挂签图表工具的思路,并进行现场实践。结果表明:科学的安全锁具配置、严谨的上锁挂签程序、常态化的培训审核和图文并茂的清单表格,能指导员工进行能量隔离,是避免能量意外释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86.
环境污染等具体的环境问题。由于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国家干预成为必然。国家政府的职能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导着国家环境管理的组织和运行。本文主要阐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法律的作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路来解决和改善环境管理体系,从法律的角度透视管理问题.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87.
水环境监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测的结果能否真实反映监测物现状.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把那些会影响到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监测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88.
北京市2018年春季一次沙尘回流过程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轨迹模拟和特征雷达图的分析结果,对2018年4月14~19日北京出现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ρ(PM2.5)和ρ(PM10)及其比值PM2.5/PM10[ρ(PM2.5)/ρ(PM10),下同]的变化情况,此次沙尘过程可分为沙尘期、中间期、回流期和回流后期4个典型时期.沙尘期ρ(PM10)平均值达到(278.5±83.7)μg/m3,明显高于回流期和回流后期,回流后期ρ(PM2.5)平均值达到(135.5±16.9)μg/m3,明显高于回流期和沙尘期.沙尘期逐小时PM2.5/PM10<0.2,回流期和回流后期PM2.5/PM10比值分别介于0.3~0.6和0.5~0.8范围内.SO42-、NO3-和NH4+等(SNA)水溶性离子沙尘期浓度占比仅为7.3%±2.5%,沙尘回流期和回流后期SNA占比分别增长至47.0%±6.3%和51.3%±5.7%.研究表明,受天气系统影响,回流沙尘可裹挟南部的细颗粒和气态污染物输送到北京后发生累积和二次转化,从而推高PM2.5浓度,因此发生沙尘回流时,区域内应加强一次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力度,同时北京市需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监管.  相似文献   
489.
王韬  邓梁春 《绿叶》2013,(Z1):134-141
随着《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关闭,中国将成为国际气候谈判首当其冲的关注重点。而国际环境治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将给中国带来巨大压力。未来,中国需要主动积极的在全球治理框架下为国内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单纯把国际压力当做对中国发展的阻碍来防御和抵制。  相似文献   
490.
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心理性因素与内外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对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加以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认为环境行为是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下做出的契合自身实际的选择,其对改善环境状况与提升环境质量有着积极正向作用,并将环境态度/环境关心视为关键变量,以揭示实施环境行为复杂的内在过程与心理机制;大多数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某一时点的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着重探究自我报告的一般意义或某类具体环境行为.其相对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制度政策变化、阶层分化、地区差异、信息分割等外在结构性因素对环境心理的可能塑造及其对环境行为的动态影响,进而提出在准确厘定环境行为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群体成员或社区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法、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多元研究方式长期追踪收集纵向数据或资料,以及将心理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探讨不同类别的环境行为,有助于突破既有研究的心理学局限与行为决定论桎梏,且切实反映环境行为的历时性变化与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