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从荧光粉的选择,荧光粉比例的调配,生产工艺的改进,镇流器的调试等方面,介绍了提高自镇流荧光灯(节能灯)光效和光通量的设计思路,并用实例证明了所例举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袁贝  刘虎鹏  杜平  陈娟  张云慧  张昊 《环境科学》2024,45(2):1049-1057
风险评估是污染地块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在具体As污染地块管理实践中,基于污染物总量和默认参数的方法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健康风险,进而不能达到后期修复治理等管控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考虑生物有效性、修正参数、结合概率模型等方法开展风险评估.以某大型As污染地块为典型案例,布设432个采样点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分析As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通过文献调研和Monte Carlo模拟修正模型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概率风险评估,比较探讨传统方法与概率方法对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土壤ω(As)范围为2.70~97.0 mg·kg-1,空间变异系数为0.61,空间连续性较弱.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所得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分别为2.12E-4和8.36,高估了实际风险水平,结合模型参数修正和概率风险评估发现,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致癌风险相较传统方法降低近1个数量级.考虑As相对生物有效性(RBA)后,总致癌风险的95%分位值为1.24E-5,相较未修正对应的风险值1.95E-5,降幅可达36.41%.研究区域土壤As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E-6,其中经口摄入土壤是主要暴露途径.此外,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As含量、每日土壤摄入量和儿童暴露期对健康风险影响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砷污染地块精准风险评估提供方法理论依据,并为地块的精细化风险管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3.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除自身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外,其也可与周围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从而产生更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聚焦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这3种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与微塑料的复合污染,综述了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解吸行为,探讨了微塑料的结构与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环境条件对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微塑料与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鄱阳湖的微塑料环境污染日益受到关注.选取鄱阳湖白沙湖为研究区,采集白沙湖水体和沉积物以及其中的微塑料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E)、聚酯纤维(PET)、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并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体、沉积物中和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微塑料表面细菌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均低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NMDS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表面与周围沉积物、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微塑料表面存在差异,门水平上沉积物与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在微塑料表面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水体中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水体,而拟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水体.属水平上马赛菌属(Massil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微塑料表面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通过BugBase表型预测发现微塑料细菌群落可移动基因元件含量、生物膜形成、潜在致病性及胁迫耐受等表型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和沉积物.结果发现微塑料可能会促使致病菌在内的有害菌的传播,提高细菌群落的潜在致病性,且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含量表型.通过揭示微塑料污染对微观层面湿地生态的潜在危害,可为维护湿地生态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5.
地下水DNAPLs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别是DNAPLs污染是当前国际上地下水污染控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DNAPLs的监测技术、DNAPL在含水层的迁移及DNAPb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为了从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中粮集团建成并投用了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室(简称事故警示室),为各基层企业打造了一个多手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员安全教育综合体验示范基地,旨在通过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认知能力与安全操作技能,形成优质、高效、科学、规范、有特色的安全培训体验模式,提升事故警示教育效率,丰富安全培训教育形式,构建立体化安全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77.
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并改变它们在环境中的归趋;同时,这些污染物也会影响微塑料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等行为,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是进行微塑料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等方面,而污染物对微塑料性质的影响研究及吸附后它们性质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据此本文总结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以吸附为例,梳理了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综述了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此展望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8.
光催化作为一项绿色、高效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其传统光催化材料缺少对全光谱中红外光区的利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限制了污染物降解能力上限。因此,利用WO3-x光催化降解甲氧苄啶(TMP),探索了不同光谱下的降解性能以及在最优降解条件下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黑暗和红外光条件下,TMP几乎未发生降解。全光谱条件下TMP的降解率相较于紫外-可见光提高44.8%。2种体系中WO3-x光催化反应降解TMP的机理较为相似,O-2·和H2O2是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在降解过程中,大量的活性自由基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然后进入均相体系,促进TMP降解;同时,WO3-x对全光谱中红外光区间段的有效吸收展现出优异的降解能力。此外,温度在反应体系中并不是提升降解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9.
采用紫外(UV)激活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水中莠灭净(AMT).比较了单独UV和UV/PS两种工艺的降解效果和经济性,并考察了底物初始浓度、PS投加量以及反应初始pH值3个因素对UV/PS去除AMT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间接法对反应中生成的主要自由基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UV/PS比单独UV系统降解AMT更经济有效.AMT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5),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逐渐减小;kobs随PS投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控制pH为5~10时,kobs逐渐减小,pH值为5时,kobs达到最大值,为0.0540min-1;pH为7时反应中主要生成的自由基为·SO4-.  相似文献   
80.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两组结果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b和Cd有显著性降低;与国内外其它河口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两次调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同次调查中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的评价表明,2013年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整体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较2006年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