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481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1135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研究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是探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有效途径,能为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对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观测,从低海拔至高海拔选取10条样线,在4、6、8和10月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存在明显不同。在时间尺度上,4月的优势种为福建掌突蟾和华南湍蛙;6月的优势种为花臭蛙;8月的优势种为花臭蛙和绿臭蛙;棘腹蛙和华南湍蛙在10月占绝对优势。在空间尺度上,低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花臭蛙和华南湍蛙;中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福建掌突蟾和黄斑拟小鲵;高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棘腹蛙、峨眉髭蟾和桑植趾沟蛙。在物种多样性的时间尺度上,3个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为6、8月高于4、10月。在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尺度上,全年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全年的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驼峰型响应。将4个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6月的香农-威纳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现接近驼峰型的响应。两栖动物因其各自不同的生活史会产生不同的繁殖周期、冬眠周期,所以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同时又因为不同两栖动物的温度适应能力和生境偏好不同,因此空间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42.
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农户作为该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单元,其对生计压力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生计压力、适应能力及适应策略,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明了影响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有近90%的农户遭受多重生计压力的冲击,其中,“自然+社会+经济”型压力是该区农户面临最多的生计压力组合。②经济示范区农户的适应能力最高,恢复治理区次之,重点保护区最低;遭受“自然+社会”型压力冲击的农户适应能力最高,遭受“自然+社会+经济+政策”型压力冲击的农户适应能力最低。③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有87.45%的农户采取多种适应策略来应对生计压力,其中,选择“扩张+援助+收缩”型适应策略的农户占比最大。④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压力的严重程度和生计压力的多样化程度是影响适应策略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政府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建立多元化信贷机制,加强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在面临生计压力时的适应能力,促进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3.
溶藻放线菌改性制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控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一种溶藻放线菌粉剂,此粉剂按1∶10 000的质量比投加4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率可达90%,该粉剂经过壳聚糖改性处理后,在1∶20 000的质量投加比下,0.5 h即可絮凝去除90%的藻细胞,4 d后的溶藻效率仍可达80%。由于既能快速絮凝除藻,又能长效溶藻,使得改性溶藻放线菌粉剂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4.
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及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大量证据已证明,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生态、社会和经济职责和谐过程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贫困、提高工程绩效、管理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非常关键。本文阐释了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分析层次及主要类型等维度,指出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包括网络、规范、制裁,分析层次包括个体、中观、宏观,主要类型包括结合型、沟通型、联系型;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及环境影响关系的国际研究进展,阐释了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适应能力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国际上理解和研究社会系统与关键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思想框架。最后,讨论分析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5.
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对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山东无棣的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进行了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对水质净化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与单纯贝类生态养殖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相比较,鱼虾贝类立体混养对CODMn、BOD5、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挥发酚的去除率明显高于贝类单独养殖的去除率,总磷的去除率二者相差不大,唯单纯贝类养殖对总氮的去除率高于鱼虾贝类立体养殖。  相似文献   
946.
为了研究奶牛粪便堆放高度、堆放方式和温度对奶牛粪便甲烷排放的影响,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奶牛粪便在4种堆放处理(堆放高度分别为30、45、60cm的处理和每天加粪6cm至堆放高度约60cm的处理)下连续7周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时,分析了堆放前后奶牛粪便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即甲烷日均排放通量在实验前5天较小,第6天开始逐渐上升并相继达到峰值,之后降低并趋于平稳;4种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为(0.243±0.083)~(0.341±0.145)mg/(m3.h);堆放后奶牛粪便的pH(除堆放高度为30cm的处理外)、干物质、挥发性固体含量均下降,而灰分、全氮、全磷、氨氮、总有机碳和碳氮比(除堆放高度为30、45cm的处理外)均上升;回归分析和Wilcoxon配对法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奶牛粪便堆放高度和堆放方式及温度对甲烷排放影响较大,各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与环境温度、奶牛粪便内部温度(包括奶牛粪便表面以下100mm处温度及奶牛粪便堆放中心温度)均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947.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变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非农化压力及其区域差异是建设用地指标区际配置的基础。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耕地非农化压力区际差异明显。通过对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开展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研究,结合重心迁移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化路径。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中恩施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其他城市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小且相对变化较小;东部地区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且相对变化较大;(2)2000~2011年,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表明湖北省东部一些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相对西部一些城市的增长较大。(3)重心迁移距离为17.37 km,相对较小,表明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于2000~2011年整体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48.
以封闭性水体上海崇明岛赢东村南湖为对象,从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分析了2种不同形态水体(线型水体和面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探讨了水体形态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水体的紊动较弱,在水温适宜时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面型水体的紊动相对较强,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一定限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封闭性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消过程可能是引起水体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封闭性水体的水体形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及营养盐浓度存在较大影响。鉴于此,在进行景观水体规划、设计及城市河道改造时,应该在水体形态的选择上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49.
海绵铁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绵铁的还原性及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特性,研究其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各项性能.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海绵铁粒径、固液比以及共存离子对硝酸盐转化效果的影响,对转化产物和溶出的总铁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试验研究了接触时间和进水NO3- -N浓度对硝酸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5时,海绵铁的粒径越小,硝酸盐的转化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固液比,有利于硝酸盐的转化,试验最佳的固液比(以每毫升硝酸钾溶液中投加海绵铁的质量计,g/mL)为1.0:25.0;溶液中存在的Cl-和SO24-在一定程度上对硝酸盐的转化有抑制作用.产物分析表明,NH4+-N是硝酸盐转化的主要产物,转化产物中NO2--N浓度很低,同时有一部分气体产生.动态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接触时间为7.7 min;增加进水NO3- -N浓度,硝酸盐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50.
为给镇江市合流制污水管网(简称合流管网)系统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选择镇江市内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合流管网,并从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2月除外,4次/周)对管网中5个采样点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旱天监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COD、SS、TP、NH3-N浓度在不同月份之间具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并且波动幅度较大,冬、春季生活污水中COD浓度皆高于夏、秋季;居民混合区排出的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采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