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马利民  陈玲  吕彦  赵建夫 《生态环境》2004,13(2):151-153
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有效途径,随污泥中的营养成分一起进入土壤中的还有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它们有可能成为一种环境安全的隐患。本实验所用的土壤为污泥经过无害化及稳定化处理后,与上海潮滩沙土按不同比例(干污泥质量比)混配而成。种植前后分别对沙土、污泥及混配土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选择几种花卉植物,如菊花(Calendula officinalis)等进行植物种植试验,一个生长季后对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应用Tessler连续提取法,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状态等方面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污泥的土地利用会明显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而且重金属的形态也有明显的变化,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如长期使用,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的Zeta电位、颗粒物粒度分布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级,并分别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和初沉池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相同药剂投加量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的出水Zeta电位值基本相等,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回流污泥所携带的化学药剂几乎不影响反应池内颗粒物的稳定状态,其中的生物作用是该工艺对污染物的絮凝效果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的关键因素.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投加药剂仅对粒径>10 μm颗粒物和分子质量>6 ku溶解性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生物絮凝作用不但可以促进对大粒径颗粒物和大分子质量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而且对小粒径颗粒物和小分子质量溶解性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其出水中粒径>3 μm的颗粒物被完全去除,分子质量为2~6 ku 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也高达42.5%.  相似文献   
63.
采用新型工艺UV/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4-叔丁基苯酚(BP)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微曝气是一种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BP;UV/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本底TOC值、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TOC值的降低,BP降解速率k1迅速增加;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189~410 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BP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在410~971 μg/L浓度的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pH 2.77~4.01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大,pH 4.70~8.16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4.
厌氧酸化在焦化废水脱氮和毒性削减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分别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法和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比较了二者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毒性大于0.19mg/L氯化汞的毒性.其毒性削减与有机氮去除有一定关系,厌氧酸化在提高废水有机氮去除率和降低废水的毒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废水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毒性大大降低,当HRT为37.9h时,出水对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可达96.8%,其毒性相当于0.023mg/L氯化汞的毒性.  相似文献   
65.
阴离子对UV/H2O2/微曝气工艺降解双酚A 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水中典型阴离子对UV/H2O2/微曝气工艺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 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CO3-和NO3-浓度的增大,BPA的降解速率下降,当HCO3-浓度增加到400mg/L 时,反应常数(k)从0.1613min-1 降低到0.0804min-1;当NO3-的浓度增加到800mg/L 时, k 值降低到0.1107min-1;而SO42-和Cl-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有利于BPA 的降解,当SO42-的浓度为800mg/L 左右时,对降解促进作用最大, k 值增加到0.1814min-1;当Cl-的浓度为400mg/L 左右时, k 值增加到0.1772min-1,但是当浓度继续增加时,BPA 的降解速度将降低.4 种离子对BPA 的降解影响大小顺序为HCO3-> NO3->SO42->Cl-.  相似文献   
66.
废水催化湿式氧化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催化剂制备条件,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得催化剂。研究了CWAO处理废水条件下的金属离子溶出和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湿式氧化催化活性,且金属离子溶出量低,是一种CWAO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67.
湿式氧化技术及其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湿式氧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叙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对各因素的影响强弱进行了比较认为反应温度和处理对象的性质是影响湿式氧化技术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阐述了湿式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处理活性炭再生中的一些应用研究情况,并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湿式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8.
施用污泥堆肥对滩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堆肥中富含有机质营养成分,可改良土壤,同时要防止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可能引起的污染。为评价污泥堆肥作为土壤改良基质的可能性,本试验系统进行了上海曲阳水质净化厂污泥堆肥/滩涂土混配土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与滩涂土混配后,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得到改善;营养得到补充,肥力提高明显;混配土中未见病原菌污染问题,污泥堆肥施加比例控制在30%(干重计)以内时,也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混配土可以满足农用要求。  相似文献   
69.
聚环氧琥珀酸对污泥中铅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上海市桃浦污水厂污泥为对象,研究了易生物降解的聚环氧琥珀酸(PESA)对污泥中重金属Pb的萃取作用,重点考察了萃取体系的pH值和萃取剂PESA的用量对重金属Pb萃取的影响.研究发现,PESA对污泥中的重金属Pb具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被PESA萃取的锌主要来自水溶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4种形态.当萃取体系的pH=4且PESA与污泥中重金属总量的摩尔比为4∶1时,Pb的萃取效率可达73%.实验结果还表明,萃取体系的pH值和PESA用量是影响污泥中Pb萃取的重要因素.随着萃取体系pH值的降低,Pb的萃取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PESA用量的增加,Pb的萃取效率逐渐提高,且对体系pH值的依赖性减小.  相似文献   
70.
除磷工艺中含氧条件对聚磷菌种群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技术对特征基因片断进行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了除磷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微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行为特征.测定了活性污泥中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产酸菌(Acidobacterium)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了部分细菌的属.在厌氧/好氧和缺氧/好氧工艺中各类优势菌群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除磷效果稳定的情况下,系统中除磷微生物种群结构大致能保持不变,少数数量或种类发生变化的种群与系统中含氧量变化有关,但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菌群结构总体能够适应工艺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