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春冬季节对堆肥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云  赵秀兰  魏源送  杨宇  沈颖  郑嘉熹 《环境科学》2010,31(6):1688-1696
采用强制通风堆肥法修复多环芳烃PAHs(16种)污染土壤,比较了春季和冬季时堆肥法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冬季时受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率高于春季,1号堆料[m(土壤)∶ m(猪粪)∶ m(锯末)=1∶ 1∶ 1(干重)]和2号堆料[m(土壤)∶ m(猪粪)∶ m(锯末)=1∶3∶1(干重)]的总PAHs降解率>70%,但1号堆料的总PAHs降解率(74.61%)高于2号堆料,低、中和高环三类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66.46%、 79.12%和75.88%;堆肥过程结束后,受污染土壤(干重)中大部分PAHs残留量均≤1000 μg/kg,但苯并[b]荧蒽在春季试验的残留量较高,它在1号和2号堆料的残留量分别为25000 μg/kg和20000 μg/kg,而它在冬季2个堆体的残留量均低于5000 μg/kg;堆肥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总PAHs降解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冬季拟合程度高于春季,R2>0.6,半衰期约为13 d.  相似文献   
42.
人工湿地系统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组成和类型,人工湿地去除渗滤液中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的机制。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渗滤液效率的因子,并且结合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维护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国内外成功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经济优势、生态优势,展示了该处理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骆马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总结出一些控制骆马湖富营养化的措施,实施截污工程,合理的水库调度和湖泊内部生物治理。  相似文献   
4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喷施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苄氨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植株镉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镉胁迫相比,喷施6-BA和KT提高了玉米幼苗的生物量、根和地上部镉含量、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促进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和KT可缓解镉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分裂素物质能维持叶绿素稳定、刺激细胞内H2O2清除酶类活性及促进脯氨酸积累有关.当6-BA浓度在0~20mg·L-1之间时,其对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效应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而KT的最适喷施浓度为70mg·L-1.  相似文献   
45.
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几种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动态污染指数判别法。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简便易用。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判断,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
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重金属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不同处理工段污水和污泥中Cu、 Zn、 Pb、 Cd、 Hg和As含量变化及其在污水中的形态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在不同处理工段的去除情况.整个工艺流程污水中Hg的去除率最大,平均达76.4%,Pb的去除率最小,平均为29.7%.不同处理工段各重金属去除率差异较大,从进水到初沉池出水Zn去除率最大,平均达55.4%,其次为Hg和C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0%与34.2%;由初沉池出水到二沉池出水Cd、Hg和Cu平均去除率达36.1%~38.5%.进水、初沉池出水和二沉池出水中颗粒态Zn占其总量的比例(以质量分数计,下同)均在98.1%以上,颗粒态Hg占其总量的比例由84.1%降低到39.7%,颗粒态As占其总量的比例由11.7%上升至56.5%.初沉池污泥、曝气池活性污泥和脱水消化污泥中Zn含量最高,初沉池污泥中Cd含量最低,曝气池活性污泥和脱水消化污泥中As含量最低.脱水消化污泥中Zn、Cu、Pb和Cd含量高于初沉池污泥和曝气池活性污泥,Hg和As含量低于初沉池污泥而高于曝气池活性污泥.大部分Zn和Pb在初沉池中被除去,大部分Cd在二沉池中被除去,Hg和Cu在初沉池与二沉池中的去除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7.
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的总负荷量分别为2721.42 t和492.04 t;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南河子流域最大,汉丰湖子流域最小;不同类型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差异很大,以肥料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来源,其中肥料源等标污染贡献率为76.92%,是汉丰湖流域首要污染源;各乡镇中,敦好镇、铁桥镇和白桥镇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较高,均高于350 m3·a-1,为重点控制乡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有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肥料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种植业源严重污染型和肥料源复合主导型这4种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48.
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磷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沉积物(底泥)中的磷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富营养化的进程,对水体磷含量有深刻的影响,即所谓的内源污染。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底泥磷形态、磷释放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重点对影响沉积物(底泥)磷的释放与吸附的因子作了分析,并对底泥磷释放的研究方向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9.
污水厂污泥堆肥前后养分及重金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稻草、木屑为材料,研究了堆肥及添加粉煤灰、磷肥、石灰等添加剂对污泥堆肥中养分全氯、全磷、全钾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堆制后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增加,而加磷肥则具有较好的保氮效果;对于重金属,经堆肥后其活性均有所降低,加入石灰提高了污泥的pH使重金属元素向无机态转化,钝化重金属的活性;酸浸出实验中,样品锌、镉、铬的浸出率受pH的影响较大,而铜和铅受pH值的影响小.由此可见,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活性并保持养分,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骆马湖水体的营养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湖泊富营养化是因营养物质输入过量而引起的一种水体效应。它不仅突出表现为水中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同时还伴随一系列的水质变化,如pH增高,深层水缺氧,氮、磷等营养盐含量增高,有机耗氧物增多,水体产生不良异味等,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供水、渔业、娱乐等多种功能。因此,湖泊水质调查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制定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工作[1]。 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北平原,面积260km2(水位23.0m),是江苏省第四大湖泊,年水位涨幅为1.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