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81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我们对一些企业生产中的事故进行了再调查。所谓的“再调查”,就是对这些事故原有的调查材料和结论,进行重新核实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铸新 《安全》1994,(5):29-31
事故的发生 1993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8:30。怀化市针织漂染分厂一间仓库里,保管员吴某给挡车工陆某发放化工原料,亚氯酸钠。由于盛在铁桶内的原料已结块,吴就用一根长铁管去捅碎。捅了两回,仍不够份量,第三回又捅。这一次刚一捅下去,铁桶喷出了明火,火迅速向四周空间扩散。吴和陆转身跑出仓库外,去取灭火器材。他们尚未返回,  相似文献   
13.
无知的代价     
无知的代价湖南省怀化地区化工局赵铸新6月10日,江南梅雨季节中一个难得的好晴天,红日挂在蔚蓝色的天幕上,空气像刚刚水洗过一样,清彻透明,远方不时刮来一阵阵凉风。“救命呀!”一个女人惊恐的叫声,一下揪紧了人们的心。此时正是中午12点。呼救声是从家具厂涂...  相似文献   
14.
“违章”之说,引起上诉2002年10月11日早晨,怀化市一家针织印染厂漂染车间的仓库突然着火,着火时从里面跑出两个人来,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爆炸。人们还来不及施展扑救,仓库就已成了一堆发臭难闻的废墟,价值数十万元的化工原料付之一炬。从仓库里跑出的两个人,一个是保管员吴某,另一个是档车工陆某。他们共同向领导和公众叙述了事故的发生经过——早晨一上班,保管员吴某为了给档车工陆某发放亚氯酸钠,二人一起来到漂染车间隔壁一间仓库。他们一打开库门,就“强烈感觉到浓浓的刺鼻闷脑气味,熏得眼睛都难睁开。”(工人的原话)。他们都知道这是仓内化工原料散发的气味,而且早已习惯;只是今天的气味比往常更浓一些,令人格外难受,因此他们想尽快搞完离开这里。铁桶内的亚氯酸钠已结块,吴就用一根长铁管去捣碎。已捣了两回,原  相似文献   
15.
用心于学习 一讲学习,大家都没有什么疑义.目前各种考试名目繁多,逼得你不得不学.有的安全员简直是到了书不离手的地步,背规章条文,记各类参数,填各种答卷,靠分吃饭,凭卷升级等.这类学习当然重要,如果一个安全员连起码的安全技术规程都不知道,那是很糟糕的事.  相似文献   
16.
赵铸新 《劳动保护》2004,(12):59-59
1978年3月,大学毕业的我在湖南怀化化工厂经过2年多的生产实践学习,被任命为合成氨车间主任。初次当“官”,算是尝到了古人讲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滋味。那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迅速三拳两脚打出一个新局面,让大伙儿开开眼界:“俺姓赵的可不是马虎角色”。  相似文献   
17.
事故经过与现场1999年12月9日,晴。湖南省黔城双氧水厂刚刚完成了生产系统检修,11时40分开车生产。12时10分,双氧水车间氢气过滤器忽然冒出黑烟。经查是氢化釜内的触媒发生燃烧,该车间当即停车待修。这边检修还尚未开始,远离此处30米之外的氧气充装站在15时25分突然发生爆炸。正在作业的两名工人全部烧伤,其中许某的胸腹烧伤面积达49%以上。充氧站主要任务是把工厂生产出来的氧气经过压氧机抽吸、升压装入高压气瓶中,然后向外出售或自用。出事后现场一遍狼藉,1号压氧机分离瓶炸开;从分离瓶出口到1号充氧线左、右操作阀、压力表、安全放空阀等全炸烂了;长21米的高压铜管炸开7处,断口呈高温熔化状;现场的墙上有火焰喷烧的痕迹;距压  相似文献   
18.
公元1991年中秋节那天我却亲眼目睹了"两包烟送了四条命"的事故, 事故"主角"姓王,胖墩墩的,园脸红鼻头,因和某部电影中的一个反派人物相象,大伙喜欢叫他"王司令".原是国营化工厂操作工人,因生二胎被开除.自由经商发了些财,在小城里开了冷饮店和舞厅.经常要去国营化工厂拖点液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过去快一年了. 这次事故的教训,非常深刻.9人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死亡;15万市民紧急大疏散;最后出动了包括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摧毁了所有液氯贮槽……这些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大学毕业后在地区化工厂工作了4年半的我,突然接到通知,调进地区化工局新成立的安全科。随后又有好几位与我一样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调进来了。又经过4年,我成为全地区化工行业第一个具有工程技术职称的安全生产管理专干。1988年全国化工厅局长会议上,秦仲达部长在作报告中,提起了我的一篇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