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对渤海中部蓬莱19-3溢油污染区域某溢油钻井平台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石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随着石油降解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石油的降解,重金属Cr、Cu、Ni、As和Cd的浓度呈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前期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石油降解有一定的相关性,后期重金属浓度降低可能是微生物、植物的作用、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或重金属的纵向迁移导致的.Pb则随着修复的进行表现为浓度的持续减小,且变化幅度较平稳,这可能与活性Pb与沉水植物根系的作用以及沉积物p H和有机质含量减少有关.修复后除As(8.2%)外,沉积物中的Cr、Cu、Ni、Pb和Cd浓度的降低幅度为48.5%—69.6%,表明石油降解菌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也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本研究将为石油污染土壤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与石油烃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2.
洗涤剂组合两步洗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雪  陈家军  吕策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5):1222-1228
本文以某化工厂受As、Cd、Cu和Pb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将EDTA分别与柠檬酸、鼠李糖脂和草酸组合进行2轮搅拌洗涤修复,考察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洗涤剂组合对重金属提取能力差异和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洗涤方式.结果表明,与单轮洗涤相比,两轮洗涤处理明显提高了As、Cd、Cu和Pb的去除率,增幅范围在8.45%~36.81%.经过EDTA+草酸组合的洗涤,As和Cu的去除率分别可达24.04%和29.25%;EDTA+鼠李糖脂和鼠李糖脂+EDTA组合对Cd和Pb的去除效果显著,洗脱率分别为47.83%和30.59%.柠檬酸和EDTA组合能有效削减4种重金属有效态比例,使As、Cd、Cu和Pb的有效态分别降低了8.61%、9.37%、14.12%和25.16%.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多种洗涤剂进行选配,并对多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多轮洗涤修复,应充分考虑重金属去除量以及有效态削减情况,确定洗涤剂最优组合,确保治理修复后土样残留重金属的稳定性以减少对环境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393.
吕俊文  邓钦文  张宇  谭文发 《环境工程》2014,32(10):157-160
采集衡阳市水口山铅锌矿区周边未被采矿影响的表层红色土壤,分离出土著细菌,采用动态吸附方法,开展空白土壤与细菌协同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对比试验,研究土著细菌作用下土壤对渗滤液中的Cu2+、Pb2+和Cd2+累积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有细菌协同作用下的土壤比没有细菌协同的土壤对Cu2+、Pb2+和Cd2+的吸附能力要大,其分别大97.6%、63.6%、51.9%,可见土著细菌对土壤累积重金属离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4.
为揭示微囊藻毒素(MCs)在湖泊的不同区域、杂食性鱼种的不同器官累积的规律,评价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分别在太湖的梅梁湖、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和湖心区采集了鲤鱼和鲫鱼样本,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提取和测定样本中MCs的3种异构体MC-RR、MC-YR和MC-LR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鲫鱼与鲤鱼各器官累积MCs的程度不同,鲫鱼累积MCs含量的顺序为:肠壁肾脏心脏肝脏肌肉,而鲤鱼为:肠壁肾脏肌肉肝脏心脏.鲫鱼和鲤鱼肠壁中的MCs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除鲤鱼肠壁中MC-LR所占MCs的比例超过50%以外,鲫鱼和鲤鱼其他各器官累积MCs均以MC-RR为主.对比鲤鱼和鲫鱼相同器官累积的MCs含量发现:鲤鱼肌肉累积MCs较高,为31.7±12.1 ng·g-1(干重);而鲫鱼肝脏、肾脏、肠壁和心脏所含MCs较高,分别为45.4±44.5、114.0±51.1、2042.9±4426.0、59.5±26.7 ng·g-1(干重).基于鲫鱼和鲤鱼肌肉累积的MCs估算的人体每日MCs摄入量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TO)颁布的每日最大摄入量(0.04μg·kg-1·d-1),其中人体每日通过鲤鱼而摄入MCs的量较高,为0.0525μg MC-LR eq·kg-1·d-1,存在一定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95.
2,2’,4,4’-四溴二苯醚(BDE-47)在水体及各种水生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被广泛检出,但BDE-47对水生无脊椎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48h)和慢性(21d)毒性暴露实验,考察了BDE-47对大型溞活动抑制率、心率、产仔情况和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BDE-47对大型溞活动抑制率的48h-EC50为112.5μg.L-1;高浓度(>100μg.L-1)BDE-47显著诱导提高大型溞的心率。21d慢性暴露实验中,8μg.L-1处理组中大型溞全部死亡;其他各浓度处理组(0.5、1、2、4μg.L-1)中,母溞第1胎产仔时间延后,第1胎子代数量减少,总产仔数量大幅减少,这表明大型溞的繁殖能力受到抑制。BDE-47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溞胆碱酯酶(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大型溞体内的代谢机制没有被诱导,神经活性虽被抑制,但抑制率不高。BDE-47大幅诱导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相对于ChE和GST,CAT对BDE-47暴露更为敏感,可作为BDE-47对大型溞慢性暴露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6.
为了探讨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南方紫色土区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及对照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均高于长期干扰下对照的土地,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又高于人工林,5种不同状况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为:天然次生林(0.97)、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阔叶混交林(0.77)、枫香(Liquidambar formsana)×木荷×石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阔叶混交林(0.67)、杉木纯林(0.41)、对照(0.04)。导致人工林和对照地土壤质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性的森林抚育使土壤结构较差、凋落物量较低和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阶段,自然恢复是最大限度发挥森林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7.
通过对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所使用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方法的全面回顾和综合分析,探讨了各种不同方法的异同及利弊,辨识了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有效、通用和综合方法中所遵循的决策清单.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中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标准、结构及流程,以期为我国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98.
研究了氯离子存在条件下模拟太阳光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催化氧化模型污染物卡马西平(CBZ)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无氯离子存在时,光活化PMS在30 min内只能转化25%左右的CBZ;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PMS/氯离子光催化体系对CBZ的氧化速率也迅速增加.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活性种捕获实验等方式确定了氯离子/PMS光催化体系是以HClO为主要的氧化活性种.在无氯离子存在时,光活化PMS以1O2活性种为主.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1O2的EPR信号强度逐渐减弱,表明PMS在光照下生成的1O2易与氯离子反应生成HClO.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反应时间的中间产物进行分析,发现CBZ转化为氯代有机副产物.  相似文献   
399.
果园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时间趋势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天然荒地和蔬菜基地作为对照 ,于 1993年和 2 0 0 3年对北京市某果园中具有不同树龄的老果园和新果园的土壤有机氯农药 (HCH ,DDT)残留情况进行了定位监测 .结果表明 ,在禁用 2 0年后 ,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大幅度降低 ,其中老果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浓度显著高于新果园 (P <0 0 5 ) .果园土壤有机氯残留浓度显著高于荒地和蔬菜基地对照 (P <0 0 5 ) .DDT是当地主要的有机氯污染物 ,利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该果园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新果园的土壤质量能够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 ,老果园由于土壤中DDT和HCH残留超标严重不适合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00.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铁路架桥机的使用日益频繁,架桥机倾覆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曾发生架桥机倾覆事故10余次。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建线路的增多和架桥机使用量的增大,架桥机倾覆事故有增无减。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在铁路施厂单位累计发生架桥机事故20余次。 架桥机脱轨、倾覆,往往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后果。据报道,在近年发生的某架桥机翻下路基事故中,30多人伤亡,并使价值700多万元的架桥机报废。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不仅起复、修复架桥机需花费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还会严重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