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安全科学   527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151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761.
共混塑料因其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生产和使用量逐渐增加,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及其海洋环境风险尚不明确.选取聚丙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P/TPS)和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LA/PBAT/TPS)为研究对象,单一聚合物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作为对照,探究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后微塑料(MPs)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MPs的粒径分布显示,与PP和PLA相比,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容易产生尺寸更小的颗粒,主要原因是共混塑料机械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共混塑料光降解后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和褶皱,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而PP和PLA变化不明显.ATR-FTIR光谱显示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热塑性淀粉(TPS)的特征峰减小,表明共混塑料的淀粉组分降解.C 1s光谱表明,老化共混塑料含有更少的—OH,进一步证实了TPS的光降解.以上结果表明PP/TPS和PLA/PBAT/TPS比PP和PLA光降解程度更高,从而产生更多小粒径MPs.综上所述,共混塑料可能比单一聚合物塑料对海洋环境风险更高,对共混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762.
刘静达  何超  赵舒曼  朱俊  汪巍  王莉莉  王跃思 《环境科学》2023,44(10):5392-5399
近年来,我国臭氧(O3)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在多地已超越PM2.5成为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气象条件,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对O3生成的影响极大.因此,厘清并量化不同区域温度和湿度变化对O3浓度的影响可为政府防治臭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实测日最大温度(Tmax)和相对湿度(RH)与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3-8h)的关系,发现臭氧污染严重的七大区域的O3-8h与Tmax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温度惩罚因子范围为2.1~6.0 μg ·(m3 ·℃)-1;O3-8h与RH呈非线性关系,RH为55%时O3-8h最高;不同区域对Tmax和RH的敏感度稍有不同,总体上最适合O3生成的气象条件为29℃≤Tmax<38℃且40%≤RH<70%.长三角、苏皖鲁豫和长江中游地区在Tmax≥35℃的极端高温条件下,O3-8h停止随温度的上升而增长,反而出现下降现象,且往往伴随颗粒物浓度的小幅上升.这可能与部分前体物在水汽含量变高的情况下发生非均相反应及臭氧的非均相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63.
在2016年对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46个水样中12种金属元素(包括重金属As、Cd、Cr、Cu、Fe、Hg、Mn、Mo、Ni、Pb、Zn和轻金属Al)进行测定,探讨了水体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借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体中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Al最大浓度(200.27μg·L~(-1))和Mo所有浓度(151.42~170.69μg·L~(-1))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超标率依次为4.35%和100%.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金属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值区域集中在库区西南部(上游)、东北部(下游).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成人暴露剂量,金属元素经饮用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均高于皮肤接触途径.金属致癌风险中,Cr和As致癌风险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80%,Cr对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5%;非致癌性金属元素健康风险(10~(-12)~10~(-7)a~(-1))呈现出AlMoCuPbNiHgFeZnMn,比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低2~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64.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 助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民 《环境保护》2013,41(8):10-13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关键年。第二次全国科技环保大会成功召开并提出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思想和"战略转型、科技先行"的基本要求,为环境管理逐步实现由污染控制为目  相似文献   
765.
针对节流降压小孔喷注复合消声器进行实验模态研究。由采集力的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对其进行传递函数分析,寻找消声器所有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这些频率避开了噪声的峰值频率,消声器不易发生共振,抑制噪声辐射,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它对寻找消声器的实际特性,设计性能优良的新型消声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6.
十溴联苯醚对大型蚤和发光菌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发光菌和大型蚤2种不同层级的水生生物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对其的毒性,为多溴联苯醚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大型蚤毒性试验结果表明:BDE-209在24 h和48 h内不足以引起大型蚤死亡,48-EC50>10 mg/L,属于低毒;BDE-209暴露浓度为1 mg/L时,对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但BDE-209暴露浓度≥10 mg/L时对大型蚤的生存和繁殖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是由于BDE-209在慢性试验过程中降解成了多种毒性更强的低溴联苯醚。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BDE-209对发光菌的剂量-效应曲线为非线性,且急性毒性较小,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高浓度下对发光菌的抑制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767.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作为一种成熟的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环境监测等领域.本实验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含量.但样品前处理过程较复杂,极易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通过反复实验和比较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对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适合且能满足土壤调查等样品量较大的测定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768.
石油烃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克拉玛依地区的部分石油污染样品进行了富集分离,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宽,并且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最高。该混合菌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混合菌KL9-1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KL9-1的接种量、石油烃仞始浓度、初始pH、摇床转速、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都会影响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在35℃的条件下,当接种量6.0%、石油烃初始浓度1.5%、仞始pH 7.5、摇床转速120 r/min及添加200 mg/kg Tween80表面活性剂时,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都达到最高,其中稀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2.49%,稠油的降解率达到40.36%。  相似文献   
769.
啤酒酿造过程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这些废水和固体废料需用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方法处理后才能排放.初步估计,酿造1升啤酒需用10升水,这些水主要用于酿造、水洗和冷却过程.如此大量的用水须安全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但循环利用废水对于大多数啤酒企业来说费用高昂,因此啤酒企业寻求可以在酿酒过程中减少水用量或者降低成本循环利用啤酒废水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啤酒废水循环利用的处理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可能的潜在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70.
介绍了超滤膜技术及其与预处理联用在饮用水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膜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展望了超滤膜技术在我国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