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3月22日,全省安全生产宣传_丁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是江苏省安监局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会议,《中国安全生产报》社王俊昌书记,省委宣传部周强处长.全省各市、县(市、区)安监局,徐州煤监分局,省局各直属单位及有关处室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总结了去年我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2005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研究部署了今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82.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了废水中Be、V、Cr、Mn、Co、Ni、Cu、Zn、As、Se、Mo、Ag、Cd、Sb、Ba、Hg、Tl、Pb、Th、U等20种元素,比较了5种不同消解体系对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结果,确定采用硝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Hg在0.050μg/L~2.00μg/L、其他元素在5.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0.2μg/L,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符合要求,废水样品平行测定的RSD为2.6%~6.5%,加标回收率为84%~110%。  相似文献   
383.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全球气候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对碳中和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与SSCI网络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91—2021年碳中和研究相关论文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表明:1991—2021年碳中和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和Applied Energy;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资助该领域459篇研究论文,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相关机构;研究的中坚力量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其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51.24、43.21次,远高于中国(16.91次);目前碳中和的相关研究可以概括为碳中和技术与碳中和政策两大方面,而生物质、氢能源、碳捕集和封存等将会成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性技术和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4.
付英  于水利  付胜涛  杨园晶 《环境科学》2006,27(10):2061-2066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PFS)进行混凝对比研究,最后对PSF-Ⅰ的混凝性能随储存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使PSF的形态尺寸增大,导致PSF-Ⅰ中Fe3+离子的UVA特征峰比PSF高,并且保存了独立的高锰酸钾特征吸收峰(530nm).PSF-Ⅰ中的固相起到初级核子作用,有利于絮体成长.PSF-Ⅰ的最佳投药量为9 mg·L-1,而PSF-Ⅰ滤液的最佳投药量为12 mg·L-1.PSF-Ⅰ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而PSF和PFS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85.
UASB工艺在处理淀粉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温UASB反应器为主要单元,微动力好氧的滴滤床为辅的工艺处理食品废水。工程运行表明当进水COD_(Cr)浓度为1000~3000mg/L时,出水COD_(Cr)浓度可降至50~90mg/L。此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广泛应用于淀粉废水处理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386.
天然沸石负载La2O3-ZnO-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2B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80目天然斜发沸石作载体制备La2O3(0.5%)-ZnO(20%)-TiO2/沸石复合光催化剂,以20 W紫外灯为光源,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器中降解活性艳红K-2BP,考察了光照时间、空气通入量、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H2O2与Fe3+投加量等对活性艳红K-2BP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浓度为6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2 g/L,通气量为1 200 mL/min,光照2.5 h,活性艳红K-2BP的降解率可达99.2%;H2O2和Fe3+投加量为4 mL/L和3 g/L时,光照1 h活性艳红K-2BP降解率分别为100%和97.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LZTZ光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387.
利用80目天然斜发沸石作载体制备La2O3(0.5%)-ZnO(20%)-TiO2/沸石复合光催化剂,以20 W紫外灯为光源,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器中降解活性艳红K-2BP,考察了光照时问、空气通入量、催化剂用最、溶液初始浓度、H2O2与Fe3 投加量等对活性艳红K-2BP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浓度为6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2 g/L,通气量为1 200 mL/min,光照2.5 h,活性艳红K-2BP的降解率可达99.2%;H2O2和Fe3投加量为4 mL/L和3 g/L时,光照1 h活性艳红K-2BP降解率分别为100%和97.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LZTZ光催化剂町有效降解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388.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增塑剂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应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检出率逐年升高,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研究通过荧光光谱、荧光猝灭以及质粒转化等试验研究了环境污染物PAEs对黑土胶体微界面中DNA结构及其水平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加入到EB-DNA荧光体系中时,DEP-EB-DNA与DBP-EB-DNA反应体系中的荧光强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荧光强度与DEP、DBP的增加量呈负相关,且在浓度为4.5×10-4mol/L时DEP与DBP的荧光抑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0%与36%,DEP对荧光的抑制率显著高于DBP,说明DEP与DBP能够与DNA相互作用影响DNA结构且DEP的影响更为显著;KI对DEP-DNA与DBP-DNA体系进行猝灭时其猝灭常数Ksv值分别为7.947(R2=0.995 9)、11.03(R2=0.980 3),相比于对照组DEP的K  相似文献   
389.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境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西部,严控城市发展边缘,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进行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而四类功能区则应分别按照疏解、控制、集聚、保护的原则发展,共同构建北京市城乡协调、疏密有度、协调清晰的国土利用总格局.  相似文献   
390.
微塑料是污水处理厂最难去除的新型污染物之一. 为探究污水厂微塑料颗粒赋存形态、尺寸分布、组分、去除效率、泥水中的迁移规律及归趋行为特征,以呼和浩特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布置17个采样点,并对水厂按月取样对出水进行全年检测分析,借助LAS X软件对微塑料的形状、丰度和尺寸进行统计,并展开全流程分析. 结果表明,纤维状微塑料丰度最高且分布最广,是主要的存在形态,占总丰度的61.8%;微塑料尺寸主要介于0~1.00 mm之间,4种尺寸中0.25~0.50 mm的微塑料丰度最多,占比32.9%. 检测到的8种塑料成分中,以聚酯类物质(PET、PBT)、纤维素和聚丙烯(PP)成分为主,占比分别为25%、21%和17%. 污水厂进水丰度为(73 ±5)n·L-1,出水丰度为(14 ±2)n·L-1,整体去除率为(80.8 ±12.1)%. 污水厂3个处理阶段中,只有一级处理起到了去除作用,微塑料在二级处理中丰度出现了激增. 不同构筑物对微塑料起到主要去除作用的是细格栅(49.2 ±7.4)%和二沉池(92.4 ±13.9)%. 微塑料主要以纤维状、碎片状和薄膜状存在,纤维状占比在70%左右,碎片状尺寸主要集中在0.50~5.00 mm之间,占比从大于0.50 mm以后开始上升,尺寸在1.00~5.00 mm范围内最多,占比为50%,成为超过纤维状存在的主要形态. 薄膜状尺寸多集中在小于0.50 mm范围内,占比在10%以上. 因此,提高小尺寸纤维状与薄膜状微塑料与大尺寸碎片状微塑料颗粒的去除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处理厂排水对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