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比湖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变化,采用2014年5月和10月2次的野外实地考察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和空间变异特征的方法分析艾比湖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水化学组成以Na+、Cl-离子为主,其次为Mg~(2+)、SO_4~(2-)。2)通过因子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包括TDS、矿化度和Mg2+,第二主成分为p H。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以5为阈值的前提下将丰水期的水化学参数聚为两类,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p H和Mg2+,另一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而枯水期可聚为3类,第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和Mg2+,第二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第三类为p H。4)根据水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从丰水期到枯水期各水化学参数空间变异较为明显,并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K+的空间变异最为显著,p H的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新疆全区至少7成以上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工人,没有得到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护,目前急需促进企业落实主体防护责任、强化监督执法、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扩大宣传培训,推进劳动防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3.
利用缓冲地带保护水体质量众所周知,有植被复盖的缓冲地带能够有效地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水体污染物。但是,对于如何能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建立和维护这些缓冲地带却缺乏有关的祥细资料,特别是用途复杂的大集水区域。许多学者对这些缓冲地带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提出了综述性...  相似文献   
54.
现在,人们还有能力在世界市场上买到足够的能源材料。可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源消耗、能源涨价及环境因素都在限制世界能源用量的增长。在工业化国家中,甚至认为有必要停止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或减少能源用量。在这方面,节能是实现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5.
将1.0g/L的微囊藻毒素-LR(MC-LR)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置于含不同浓度MC-LR的体系中,研究了体系中菌体细胞完整性和生物量的变化,考察了MC-LR对细胞的氧化胁迫以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MC-LR能够增大P. putida细胞质膜通透性,造成膜损伤,导致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MC-LR能够引起P. putida细胞的氧化胁迫,随着毒素暴露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MC-LR的诱导下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表现为对低浓度污染物的主动响应,而高浓度(2.5 mg/L)MC-LR作用5d后,ROS积累到相当高水平,对细胞代谢功能造成破坏,使SOD活性下降,并加速细胞的死亡,P. putida生物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将近50%.  相似文献   
56.
57.
一株微囊藻毒素-LR降解菌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某人工湖底泥中筛选出的1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菌株JM13的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50 mg·L-1淀粉作为外加碳源时,菌株对初始浓度为0.5 mg·L-1MC-LR的降解率可达44.5%;低浓度重金属Cu2+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菌株对MC-LR的降解,降解率可达到44.8%;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对MC-LR的降解率不断增大,到第10天达到52.6%,当投入菌龄为36 h的菌悬液时,降解率可达到55.4%.对该菌株细胞表面疏水性(CSH)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菌JM13细胞表面疏水性最大的情况下(即有机∶相水相=3∶4时),添加淀粉及低浓度(0.5 mg·L-1)Cu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降解过程中细菌表面疏水性的降低,使菌体细胞能更好地同污染物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菌株对MC-LR的降解.  相似文献   
58.
采取剪切和轧压综合变形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锥形件柔性旋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对内旋轮施加于毛坯上的夹紧力G、旋轮进给比f等成形工艺参数对旋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9.
非化学计量法去除水溶液中含砷的有霉化学品排出含砷有毒化学品的污染源很多,经常会引起附近水体的严重污染,井导致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近年来,许多方面对此问题都十分重视,组织对这些污染的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并提出一种尽量提高去除这些污染物效...  相似文献   
60.
利用聚合物和薄膜分离去除地下水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合物和薄膜分离去除地下水中的砷加拿大环境部的专家们利用一种物理与化学相混合的方法,借助于选择性的聚合物和薄膜分离工艺技术,去除地下水中砷的污染。采用的两种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PEI)和聚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同时利用超滤薄膜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