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吕志刚  赵春辉 《安全》2012,33(11):31-32
正2011年,某钢厂3#转炉在冶炼过程中,发生响爆,造成钢水喷溅险肇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某日10:00左右,丁班3#转炉冶炼GR4161E1直上开机第一炉,装入量120t铁水、12t废钢,3t生铁,铁水温度1262℃。10:05,炼钢工刘某下氧枪开始冶炼,10:19提枪检查,炉内火焰正  相似文献   
222.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的高能耗产业,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大局意义重大。绿色施工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理念,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措施。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活动中的污染源和能耗源进行追溯和辨识,综合管理、技术、经济等要素,并参照我国绿色施工相关规定,探讨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进而利用突变级数法,设计了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相关工程进行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评价结论客观与准确,并可以发现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生产活动中缺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23.
对合肥环城公园不同地段绿地土壤及地被植物麦冬叶片的氮磷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36 g/kg、全磷为1451.89 mg/kg、有效磷为84.57 mg/kg;麦冬叶的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25 g/kg和2.83 g/kg,氮磷比为6.33。叶片氮磷比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氮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基于叶片氮磷计量关系,调查区植物生长明显受到氮限制。  相似文献   
224.
为了解聚糖菌在污泥颗粒化中的脱氮能力及其微生物生态特性,采用反应器工艺、批式试验、显微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来评估其反硝化能力,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的微观结构,探索聚糖菌和聚磷菌在不同粒径污泥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对有机物的吸收率稳定在90%以上.颗粒污泥的沉降指数(SVI10)稳定在30-50 mL g-1,远低于接种污泥的108.2 mL g-1.聚醣菌颗粒污泥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反硝化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和70%,氮气为主要气态产物.聚糖菌颗粒污泥被大量的四联球菌结构所充斥,丝状菌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构架和搭桥的作用.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聚糖菌可生存于各尺寸颗粒化污泥内;而聚磷菌受到严重抑制只能较少地分布在颗粒污泥的外围空间.上述结果表明,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搅拌—排水—好氧曝气的处理模式成功培育出具有聚糖特性的颗粒化微生物聚集体,培育成功的颗粒污泥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在整体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中聚糖菌为优势种群.图8表1参19  相似文献   
225.
为加深对电动修复技术理论的理解及提供实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科学依据,以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电动修复技术,着重对比了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的电流强度、pH和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率。结果表明:1)电动修复过程中,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具有相似的电流峰形,但是人为污染土壤电流值约为实际污染土壤电流值的2倍,指示人为污染发生了更多的离子迁移。2)电动修复结束后,距离阳极越近的土壤pH越低,阴极附近区域的土壤pH显著升高,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pH变化规律相似,阴极pH的升高可起到深层固定重金属的效果。3)对于实际污染土壤,垂直电动修复技术对0~5 cm土层Cd、Pb、Cu和Zn造成一定的向下迁移,Cd和Zn在5~10 cm土层也有一定迁移,但该土层中Pb和Cu产生积累,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4)对于人为污染土壤,Cd迁移明显且在最底层(35~40 cm)积累,Zn、Cu在表层(0~20 cm)有一定迁移,但是Pb只在最表层(0~5 cm)有一定迁移,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5)对比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实际污染土壤具有明显较低的重金属迁移率,人为污染土壤重金属由于老化时间较短(2个月),Cd和Zn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因此,人为污染土壤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实际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226.
华北落叶松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华北落叶松3个不同类型人工林设立典型样地,研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地凋落物现存量等17项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在0-50 cm共5个土层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加深,3种林型土壤容重均逐渐增加;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电导率呈减小的趋势;孔隙度和全钾变化不显著.(2)在同一土层,土壤容重和p H总体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最低,落叶松纯林最高;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土壤水分、有机质、氮、磷、钾、电导率均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最高,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无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容重与土壤水分、孔隙度、全钾、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氮、磷、钾元素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全磷、全钾与凋落物未分解层现存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在3种林型中,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优于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7.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然后归还到林地表面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森林凋落物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解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不同情况下,各因子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中,C、N比和木质素含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凋落物分解前期的分解速率受到养分含量、水溶性碳化合物和结构碳化合物含量的强烈影响,而后期则更多地受到木质素及纤维素/木质素比值的支配。土壤动物可以粉碎凋落物,土壤微生物也是促进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人为活动也影响凋落物分解。N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未来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向是统一研究方法,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对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含量和释放量的研究,以及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8.
通过对MgSO4的热解研究为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探索适宜的热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20 ℃/min、热解温度为850℃、恒温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由无水MgSO4热解制得的MgO收率高达99.8%.由MgSO4·7H2O热解制得的MgO收率仅为72.1%.由此表明,干燥的MgSO4对热解更有利.  相似文献   
229.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30.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研制的曝气生物滤池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研究其性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 h,进水COD浓度在250 mg/L以下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出水COD和氨氮值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反应器在冬季水温12℃以上运行时出水COD和氨氮值比在夏季运行时有所上升,但去除率仍在80%和90%以上,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