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原位技术控制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曝气供氧、沸石覆盖和硝酸钙等原位控制东洞庭湖沉积物磷释放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时,曝气供氧对上覆水磷浓度的控制效果较差,当溶解氧320%,水中磷浓度不随溶解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3未处理;厌氧时,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曝气>沸石覆盖>未处理;扰动条件下,控制水体中磷浓度效果依次为:投加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但硝酸钙处理在不同水力作用下保持上覆水磷浓度稳定性不如沸石覆盖;沸石覆盖和硝酸钙原位处理都增大了水体耗氧量,其中以硝酸钙处理最为显著,可使水体复氧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62.
林隙是热带林生态系统中许多树种的重要更新生态位。本文运用精确的林隙构图调查方法分析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林隙干扰体系、林隙阶段更新、树木物种多样性与林隙的关系。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多数林隙由2~3个林隙形成木创造,林隙形成木主要来源于强风过后的折干和根拔。林隙周边树木成为林隙形成木的概率高于郁闭林中的冠层树木。扩展林隙和冠层林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257和113 m2,最大面积分别为540和353 m2,最小面积分别为101和26 m2。林隙面积显著影响幼苗和幼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但大树没有影响。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随林隙面积增加而提高,然而林隙中每平方米的物种数量和单位个体的树种数量随林隙面积的增加而下降。图3表2参44  相似文献   
163.
红河州某矿区周围采集土壤样品。研究矿区样品的土壤呼吸作用、酶活性等部分生物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随距离矿区的远近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4.
为厘清风险管理基础术语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屏障模型对危害因素、危险源和隐患,风险和危害因素这2组风险管理基础术语的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并通过屏障模型探究事故致因机理与事故防控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Hazard对应的中文翻译为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可分为源头类危害因素(危险源)与衍生类危害因素2大类,衍生类危害因素可分为潜在型危险因素与现实型危险因素(隐患);危害因素有与之相对应的风险,衍生类危害因素决定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源头类危害因素决定着事故后果严重程性.屏障模型可作为屏障理论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65.
氟铃脲降解菌FLN-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氟铃脲的菌株,命名为FLN-1.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FLN-1初步归类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在含氟铃脲(50mg·L-1)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氟铃脲,5d降解率达85%,降解最适pH为6.0~9.0,最适温度为25~40℃,降解速率随初始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100mg·L-1的葡萄糖、酵母膏和蛋白胨对菌株降解氟铃脲具有促进作用.酶的定域试验表明,降解氟铃脲的酶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166.
为实现挤出吹塑制件壁厚均匀分布和提高制件性能,国内外学者从挤出吹塑过程的3个阶段:型坯成型、型坯吹胀以及制品冷却与固化阶段,研究了温度对制件壁厚分布及其性能的影响情况。分析了温度对其成形及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前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7.
茶叶霜冻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茶叶基地历年茶叶逐日经济产出,确定茶叶进入开采期或开采期前遭受霜冻的经济损失率与最低气温的关系。利用支持向量机将位于各乡镇、街道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最低气温资料延长到30 a;最低气温和茶叶经济损失率相对应,因此通过根据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等级霜冻出现风险确定茶叶经济损失风险,解决了茶叶品种种植时间短、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积累时间短,不能满足风险分析要求的问题。利用多种风险分析模型拟合分析各乡镇、街道茶叶处于不同开采期时的最低气温分布,从中选择最优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序列的风险概率估算,得到较为稳定并符合实际的风险评估结果。在风险定量分析基础上,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区域产量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了精细化到乡镇一级的茶叶霜冻气象指数保险,降低了农业保险中存在的基差风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灾后理赔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勘查定损,理赔时效高、理赔成本低,为开展茶叶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8.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广西红树林面积监测与群落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产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结合野外勘查的方式,对广西红树林面积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其群落类型进行野外勘查。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12月,广西红树林总面积为7 243.15 hm2,共有斑块2 793个,平均斑块面积为2.59 hm2,其中最大斑块面积为173.67 hm2。北海市红树林面积、斑块数及比例分别为3 263.66 hm2、905个、45.06%;钦州市为2 097.41 hm2、1 259个、28.96%;防城港市为1 882.08 hm2、629个、25.98%。红树林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白骨壤+桐花树、桐花树、桐花树+白骨壤、木榄-白骨壤等共21种,其中面积及比例从大到小前7位排列分别是白骨壤群落(3 022.96 hm2,41.74%)、桐花树群落(2 383.81 hm2,32.91%)、白骨壤+桐花树群落(405.42 hm2,5.60%)、木榄-白骨壤群落(303.93 hm2,4.20%)、红海榄-白骨壤群落(214.43 hm2,2.96%)、无瓣海桑-桐花树群落(138.46 hm2,1.91%)、木榄-桐花树群落(128.40 hm2,1.77%)。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研究者、影像数据源和研究方法,会使得同一区域红树林面积监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研究在役晶体管湿热试验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为减少晶体管失效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选取长期贮存了10余年未失效的3型在役晶体管进行湿热环境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电性能参数测试、离子色谱分析等方法研究晶体管失效的模式和失效机理。结果 晶体管经过2160h湿热试验后,有3.75%的晶体管发生失效,其中晶体管管腿断裂失效比例占2.50%,失效机理为应力腐蚀开裂;晶体管参数超标比例为1.25%,失效机理为器件背部或三防漆所含粘附离子引起的漏电。结论 湿热试验会加速在役晶体管的失效,其失效模式主要为因应力腐蚀开裂导致的管腿断裂以及因表面粘附离子引起的参数超差。建议在晶体管的寿命期内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不当的制管工艺,减少器件的内部缺陷及残余应力的存在,控制器件贮存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大气成分,杜绝氯离子等粘附离子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引入。  相似文献   
170.
人们通常认为抗生素的选择压力是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快速扩散的原因,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非抗生素类新污染物也能够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快速扩散。本文对非抗生素类新污染物影响质粒携带抗性基因水平转移规律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分泌干扰物、药品及个人护理产品以及纳米材料影响R质粒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相关机制主要关注非抗生素类新污染物对活性氧、应激反应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影响质粒携带抗性基因水平转移规律以及非抗生素类新污染物对其他质粒携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规律和其他类型的机制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