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化学工程固沙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防治中的适宜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天然材料日益紧缺 ,研制适宜于流动性沙漠地区公路沙害防治的人工替代材料势在必行 .结合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环境 ,实验室优选出 L VA、LVP、WBS和 STB 4种抗性较好的固沙剂 ,对其理化性能、粘结体力学性能和抗风蚀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 :颗粒粒径 0.2μm~ 0.5μm,粘度 12 Pa·s~ 15Pa·s;10℃~70℃温度下无沉淀 ,不燃烧 ;实验抗压强度 1.0 MPa~12.1 MPa;10℃~-20℃低温下重量损失率 0%~ 1.8%;紫外光照射 300h强度损失率 0%~ 42%;在 5m·s-1~253m·s-1实验风速下 ,风蚀量 0g·(106cm2·h)-1~4.0 g·(106cm2·h)-1 ;现场试验固结层厚度 0.2 mm~0.5mm,强度高 .化学工程固沙技术适宜于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防治 .  相似文献   
62.
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始终把数据质量作为“生命线”,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需要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能力水平。外部质量控制是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之一,近年来,环境监测机构狠抓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工作。本文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文山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文山站)2021—2022年外部质量控制为例,对文山站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外部质量控制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机构外部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升实验室监测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猪场沼液是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排出的具有高悬浮固体(SS)和高污染负荷的一类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生物沥浸法调理实现其深度固液分离,对该废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意义重大。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猪场沼液在不同浓度营养剂下的生物沥浸处理,并将获得的沥浸泥作为接种物回流,回流比为1∶1,共连续处理6批,测定pH、过滤比阻(SRF)、泥饼重金属含量及滤水水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营养剂浓度≥15 g·L~(-1),其处理效果较好且稳定;pH降至3.5以下,SRF降至5.0×10~(11) m·kg~(-1)左右,脱水速率提高86.1%,泥饼重金属的浸出率高,其中Cu≥49.5%、 Zn≥72.7%。沼液经生物沥浸处理后体积减少40%~50%,抽滤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含量、总磷(TP)含量和SS分别从原稀释沼液的27 669.8、1 014.8、582.1和27 857.1 mg·L~(-1)降至423.8~499.3、671.4~704.0、0.7~1.1和0 mg·L~(-1),去除率最高可达98.5%、33.8%、99.9%和100%,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难度。采用生物沥浸法处理猪场沼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采用微波、微波-高锰酸钾耦合工艺对城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调理。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适宜时间为100s,此时污泥比阻(SRF)降至4.49×10~(12) m/kg,较初始值减小63.79%,污泥破解度为2.97%,上清液中胞外聚合物(EPS)为236.11mg/L。(2)微波-高锰酸钾耦合工艺能有效破解污泥,但不利于污泥脱水;污泥破解的适宜高锰酸钾投量为100mg/g(以单位质量总固体计),此时污泥破解度为40.47%,上清液中EPS为542.83mg/L。(3)污泥经微波-高锰酸钾耦合调理后,30d累计产气量为284mL,较未处理污泥和微波辐射调理污泥分别高20.85%和14.06%。  相似文献   
65.
添加天然沸石和石灰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研究镉污染土壤中添加沸石、石灰及两者配施对土壤pH值和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培养时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高剂量石灰的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土壤pH提高了3.33个单位。在土壤5~50 d培养过程中,石灰处理的土壤交换态镉含量呈现先逐渐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其余处理均呈下降趋势。培养50 d后,高剂量的沸石、石灰及高剂量沸石与石灰配施处理的土壤交换态镉含量从5 d时的67.54、61.95和55.56 mg/kg降低至54.65、49.93和45.96mg/kg。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培养时期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关系。在10个处理中,L2Z3(石灰2 g/kg土和沸石60 g/kg土)组合处理效果最好,使土壤交换态镉含量下降了34.68%,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上升了4.30%,铁锰氧化结合态镉含量上升了16.97%,有机结合态镉含量上升了1.31%,残渣态镉含量上升了12.11%。  相似文献   
66.
钢渣吸附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恒温振荡的方法,考察了钢渣粒径、吸附温度、振荡速度、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为120~180目、pH=4.0、苯酚溶液浓度在500 mg/L以内、苯酚/钢渣质量比为1∶1 000时吸附效果最好。钢渣对苯酚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1和0.9916,吸附机理为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67.
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走廊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空间布局方式和发展策略.鲁南经济带规划的科学、高效实施对于鲁南地区加快发展,摆脱落后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规划建设鲁南"城市走廊"无疑是实施鲁南经济带规划的必然选择,更是关键措施.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的空间结构基本呈"之"字形态,组团式发展,可以形成区域1个核心增长极、5个圈层型中小城市群、6个三角形特色小城市经济增长带;城市走廊的轴线发展趋势为"三纵两横".建设鲁南"城市走廊",需要优化产业分工,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优化区域空闻结构,培育核心增长极,打造小城市群,尤其需要精心打造兖州-曲阜-邹城-滕州-微山-薛城-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核心经济走廊,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发展的良好体系;尽快建设南部东西方向快速交通干线,建立区域共建互动机制,使鲁南"城市走廊"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68.
采用蒸发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沥滤液,着重考察了不同沥滤液初始pH值对蒸发去除COD和氨氮效果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蒸发冷凝液中有机物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沥滤液的初始pH对冷凝液中COD、氨氮含量及有机污染物分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沥滤液在酸性条件下(pH≤6)蒸发,随着pH的增加,冷凝液中COD的含量线性降低,而氨氮的含量线性增加.当沥滤液的初始pH值从6增加到11,冷凝液中COD的含量呈对数函数降低,而氨氮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从冷凝液中鉴定出38种有机污染物,多为沸点较低的醇、酸、酚和酯类.在酸性条件下(pH=3),冷凝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和低碳醇的相对丰度接近90%.在近中性条件下(pH=6.2),冷凝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以酚、酸和杂环类化合物为主.在碱性条件下(pH =11),冷凝液中酚和杂环类化合物占比较高,而酸的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69.
选取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污染源水样开展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针对不同环境管理目标,探讨了急性毒性定量表征方式。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在环境应急监测、水源早期生物预警中,采用绘制毒性预警基线图的方式比较可行。在污染源监督监测中,对于发光抑制率低于60%、无法求出EC50的样品,采用等效毒性参照物的质量浓度表征废水的毒性;对于发光抑制率高于60%,采用稀释因子表示样品的毒性更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70.
张锦平  邵良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1):28-29,32
对苏州河7个同的着生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的调查及其相应断面的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1选取着生生物和底栖生物这两个项目能较好反映苏州河的水质状况;2对照1992年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及水质评价,武宁路桥,浙江路桥两断面的水质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