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城市垃圾与排水污泥混合堆肥配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配比是城市垃圾与排水系统污泥(污水厂污泥和管道污泥)混合堆肥工艺的关键参数。研究以理论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实验方法,即以堆反原料参数空隙率与堆肥过程评价参数(稳定周期或过程平均耗氧速率)的实验数据相关分析来确定适宜配比值域。城市垃圾与污水厂污泥适宜配比,城市垃圾与污水厂污泥、管道污泥适宜配比,分别为0.26~0.38、0.3~0.4(总污泥重量分率)。  相似文献   
262.
研究了重金属Co、Ni、Fe、Mn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中的含量、存在形态以及它们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迁移转化特征,其变化动态特征表明,Co、Ni、Fe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由于Fe-Mn氧化物的形成和吸附作用,使上述金属从水体经过悬浮颗粒转到沉积物中;以Fe-Mn氧化物和碳酸盐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含量受水体环境的pH和盐度制约。用多元回归分析求得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与盐度、pH值和悬浮物含量的变化方程,以及与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63.
考察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TDCPP)对大鼠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为有机磷阻燃剂(OPFRs)对哺乳动物神经毒性及其临床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以Sprague-Dawley (SD)大鼠为受试生物,将TDCPP溶于橄榄油配制不同染毒剂量(125、250和500 mg·kg~(-1)·d~(-1))进行灌胃处理,溶剂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的橄榄油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染毒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TDCPP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体重变化:染毒期间,TDCPP处理组大鼠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在第12周中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大鼠体重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2)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TDCPP对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染毒组(P0.05),而在空间探索实验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3)生化指标检测:各组间纹状体内多巴胺(DA)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染毒组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染毒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性降低,高剂量和中剂量染毒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这表明TDCPP对大鼠脑组织造成了氧化损伤,TDCPP染毒组脑组织的炎症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剂量与高剂量染毒组TNF-α含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揭示TDCPP能引起大鼠脑部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造成损伤;(4)纹状体超微结构:电镜结果表明,TDCPP可导致纹状体细胞受到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损伤和突触间隙减小。研究表明,TDCPP可引起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导致大鼠神经细胞损伤,行为改变,抑制ACh E、SOD活性及GSH含量,使炎症介质增高,引起大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64.
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自然系统的生产力。经济增长往往随着对自然系统压力的增加和对环境质量显著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地区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要保护自然系统长期的生产力,促使经济持续发展并使环境质量恶化减少到最小程  相似文献   
265.
研究了单层玻璃厚度为6mm,两块玻璃间距为6mm的中空玻璃的受热响应规律,分析了向火面和背火面玻璃板的表面温度、玻璃板向火面中心点处的热通量、两块玻璃的破裂时间、裂纹形态以及玻璃脱落情况等。定义玻璃边长区域范围为[-0.5L,0.5L],则玻璃首次起裂点均位于被遮蔽边上,且在[-0.25L,0.25L]的范围内。进一步研究了遮蔽方式对中空玻璃破裂行为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四边遮蔽的向火面玻璃最易破裂,且左右垂直遮蔽比上下水平遮蔽情况下脱落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266.
本文研究了锦州湾海域水体中重金属锌、铅、镉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及其各形态分布特征,其特征变化动态表明,该海域中重金属以可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以水合氧化物为重要清除载体.重金属除周边岩石风化物质的自然背景值外,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厂排废.水体中重金属是在潮流水动力作用下,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产生迁移和转化.三种元素形态转化强度 Zn>Pb>Cd,它们污染程度为Cd>Zn>Pb.通过多元回归计算求得重金属与环境因素 pH 值(X_(PH))、Eh 值(X_(Eb))、氯度(X_(cl))、溶解氧(X_(DO))、化学耗氧量(X(COD))的多元一次方程.  相似文献   
267.
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在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建立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多效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再用φ(甲醇-二氯甲烷)=5∶95混合溶剂经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φ(乙腈-水)=55∶45作流动相,Shiseido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于222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0 mg·L-1范围内,多效唑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番茄幼苗期施用不同多效唑质量分数50、100、200、600 mg·kg-1,研究在不同处理时间1、6 h,1、2、3、7、14、21、30、45、60 d,多效唑在番茄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变化。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5、0.1、0.5 mg·kg-1时,多效唑在果实、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45%~103.70%、94.52%~98.85%和94.30%~102.10%,变异系数分别为3.69%~5.00%、1.58%~4.53%和1.28%~3.35%。结果表明:多效唑在番茄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当施用质量分数为600 mg·kg-1时,其在番茄植株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8 d;在植株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按照推荐使用的施用浓度,采收时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无残留,证明推荐施用浓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68.
分析了2010-2012年我国大型地质灾害的降水案例,揭示了降雨阈值的分布特征,指出经过平均年降雨量规格化的阈值效果更好,改进后的地质灾害客观模式与主观模式的差别越来越小;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成功的避让案例,揭示了对当天发生了强降水的地质灾害预警会引起较多的避险措施,而只有前期降水的预警则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模型3对地质灾害避险成功的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269.
颗粒物捕集器技术首次应用到港口疏浚监测中,通过对现场疏浚悬浮颗粒物的监测以及对生物的急性半致死浓度的模拟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疏浚监测系统和技术,可以更有效和直观地反映疏浚过程中对养殖海区生物的影响。现场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疏浚区和养殖区交界处疏浚悬浮物在海水表面的垂直通量为12.68mg/(cm^2.d),中层为25.41mg/(cm^2.d);在养殖中心区表层为7.58mg/(cm^2  相似文献   
270.
为分析伊洛河和浑太河两流域水体光学活性物质的来源、吸收特征、空间差异以及在光合有效辐射(PAR)范围内对总吸收的贡献,于2017年和2013年5月分别在两流域进行河流样品采集,对两流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吸收特性和水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流域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ap(λ)]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ad(λ)]相似,与ad(λ)和浮游植物的吸收[aph(λ)]均显著相关.两流域ad(λ)均是总吸收的主要成分,伊洛河流域aph(λ)的贡献率大于CDOM,而浑太河则相反.通过对比蓝红比[aph(440)/aph(675)]发现,伊洛河流域样品蓝红比的变化幅度高于浑太河流域,说明同一季节浮游植物中辅助色素与叶绿素a浓度[Chla]的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通过对比CDOM的吸收斜率(SCDOM),发现伊洛河CDOM的组成物质分子量较浑太河大,主要为外源性物质.另外,通过CDOM的相对分子质量Mr[aCDOM(250)/aCDOM(365)]的对比,发现伊洛河水体的变化幅度高于浑太河,而均值小于浑太河,表明伊洛河水体的颗粒物大小不一,浑太河水体更趋近于小分子颗粒物,与基于SCDOM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