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对三峡水库实验性蓄水172 m回落至166 m后入库支流大宁河回水淹没迁建区浸没土壤、消落带土壤和172 m以上背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该地区Cu,Pb的平均含量较高,Zn,Cr的污染最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的相对污染程度较高,Cd处于较为清洁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r>Zn>Pb>Cu>Cd。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Cr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Cu,Cd,Pb为低生态风险;Zn为中等或强生态风险等级,生态危害程度的排序为Cr>Zn>Cd>Pb>Cu。  相似文献   
102.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3.
AMBI方法评价环渤海潮间带底栖生态质量的适用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AMBI(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软底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本文根据2008年9月16日至28日在环渤海潮间带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采用AMBI法并结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对环渤海11个潮间带30个潮区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生态系统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与H法相比,AMBI法在评价底栖群落质量状况方面更敏感,而H法则对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作用更敏感.与2008年辽宁、河北及山东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相比,AMBI法得出的环渤海潮间带环境污染程度,普遍比H法及各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评价的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湖库营养状态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湖库氮、磷污染负荷增加,富营养化问题有增无减,已经成为我国湖库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以2005年-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83个湖泊、541个水库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湖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湖库受营养盐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富营养化成为我国湖库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总体而言,水库的富营养状态要优于湖泊,但水库的富营养化污染也不容乐观;总磷超标情况要重于总氮,透明度超标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临港石化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2014-201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环境灾害学理论体系与数理统计法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空间矢量叠加分析技术,开展了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承载能力整体较为脆弱,从远海至近岸海域环...  相似文献   
106.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深受欧盟水政策影响的德国水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基础理念出发,对德国《水平衡管理法》的法规框架和总则进行了阐述、分析与比较。德国经验表明,在法治框架下,依可根据持续性原则,对水事进行综合治理。只有根据可持续性原则和通过法治,才能长期确保水安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水体清洁和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当代及后代人的环境与发展权。水事综合治理原则不仅要通过协调水体使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环保在相对于经济和社会的传统不平衡地位,更要遵循自然水循环的本质特征。建议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中,需要基于我国现实技术支撑的易操作制度,来实践可持续性原则和水事综合治理原则,强化法律间的协调。同时,还在立法技术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8.
辽河流域水生态分区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依据河流生态学中的格局与尺度理论,对流域水生态分区的内涵进行辨析,从理论上对区划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河流域自然要素及水生态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分区体系.明确了各级分区的主要内容与分区依据,提出了各级分区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包括2级水生态区,一级区可根据流域水资源空间特征差异进行划分,其目的是反映大尺度水文格局对水生态统的影响规律,二级区是根据地貌、植被、土壤和土地利用等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目的是反映流域尺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对河流栖息地环境特征的影响.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指标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将辽河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对不同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水生态分区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水生态区的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9.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 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 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 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 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 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 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面源污染防治愈发受到关注。依托2004、2005年生态环境调查成果,在分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简称三峡地区)面源污染负荷特征、面源污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污染负荷总量组成中,面源贡献占绝对优势;空间分布上,上游长江干流、嘉陵江及乌江流域贡献占绝对优势,库区区间贡献较小;形态特征上,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为主。从面源污染发生过程来看,三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为土壤侵蚀、污染物迁移转化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农村经济增长迅速、耕作管理技术落后亦增大了面源污染的风险。结合上述分析以及三峡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污染控制分区策略、工程措施治理策略、生态经济培育策略、农业耕作管理策略,旨在为三峡水库长效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