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31.
安徽省近49年短历时强降水事件趋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小时时间尺度的雨强特征及变化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1961~2009年16个台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针对超过98%分位点的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析其短历时强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强度、占总降水的比重及日分布的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安徽省短历时强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加趋势逐渐显著。由M K突变检验法分析可知,2001年后有明显的向上突变整体增多,2005年后突变显著。主要是短历时强降水次数的增多导致短历时强降水量增多。近49 a来安徽省总降水量增加的78%来源于短历时强降水,且在总降水时间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短历时强降水时间增加,对总降水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日分布方面,短历时强降水的日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构,频发时间段分别位于午后到傍晚、后半夜到早晨。但出现在上午的短历时强降水量及次数的增长趋势要明显超过午后到傍晚,因此可推测未来峰值和谷值的差异将减小,双峰的特征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32.
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碱性条件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脱氮除磷过程中易于利用的碳源。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大量的VFAs,而温度和污泥浓度是影响剩余污泥发酵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此考察了厌氧环境,温度15℃和35℃,pH为10的条件下,剩余污泥挥发性悬浮污泥浓度(VSS为1.708~11.049 g/L)对水解酸化的影响,为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率影响不大。低污泥浓度和高污泥浓度均不利于剩余污泥产酸,最佳产酸的污泥浓度为8.540 g/L。各污泥浓度条件下产生的6种挥发性有机酸中乙酸的比例总是最大,且低污泥浓度条件下乙酸的百分含量要高于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温度对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的最大SCOD溶出量影响较大,而对低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最大的产酸量影响较大。无论15℃还是35℃,中等污泥浓度对氨氮的释放量影响不大,35℃条件下污泥浓度对正磷酸盐的释放要比15℃条件下大。  相似文献   
53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围绕和谐发展、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乡镇企业队伍不断得到壮大。面对多种行业并存、规模不一的各类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这一状况,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安监部门,该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笔者认为应从“理家底,巧借力,夯基础”这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34.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研究了2017年4个季节大亚湾大鹏澳水体浮游植物以及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3种双壳贝类中脂溶性毒素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水体浮游植物中存在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和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p.)两种产毒藻;浮游植物网采浓缩样品中检出了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 DTX)、扇贝毒素(pectenotoxin, PTX)、环亚胺毒素(gymnodimine, GYM)、软骨藻酸(domoic acid, DA)4种毒素。D. caudata细胞丰度在春季最高(420 cells/L),在其他季节也有分布(丰度低于50 cells/L)。Pseudo-nitzschia spp.细胞丰度最高值也出现在春季,其次是夏季,秋、冬季细胞丰度较低;与此对应,水体中DA也仅在春、夏季检出,而秋、冬季未检出。在贝类样品中检出4种贝类毒素,分别为大田软海绵酸(okadai...  相似文献   
535.
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在接种后第1~7 d通过不同时间添加Na2TeO3来施加Te(Ⅳ)胁迫,5种Te(Ⅳ)胁迫实验组的累计加Te浓度均为250mg/L,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从Ⅰ~Ⅴ组均呈增加趋势;其中Ⅳ、Ⅴ组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利用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胁迫强度的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36.
作为环境方面的研究人员,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困惑:尽管许多管理部门都有相应政策,各学科专家也在不断研究,然而,面对层层关口,一些对生态系统可能有重大破坏的工程还是能“绕过”层层关卡,并不断上马,有时甚至是“兵不血刃”!这大概也是我国生态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挡不住某些破坏性工程的“穿越”,或者说消灭这个看不见的“大漏勺”呢?其实,仔细想起来还是局部视角或局部利益在作祟。  相似文献   
537.
目的 对比腐蚀环境因子分布和钢结构腐蚀事件分布,分析影响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主要环境因素,探讨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机理。方法 以东南沿海某火力发电厂为例,对电厂厂区进行网格化,利用便携式温湿度计进行逐网格温、湿度监测,逐网格收集结构物表面灰尘,并分析其中氯离子、可溶盐、酸碱含量等,开展腐蚀环境监测。统计从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该电厂每一网格内的腐蚀防护工程,如腐蚀防护器件、装备、材料购置等项目的施工或应用次数。结果 温度、湿度及钢结构表面灰尘中氯离子含量、可溶盐含量、灰尘浸渍水p H等因子受海洋环境、厂区结构分布、生产活动多重原因的影响,随距海距离增加呈带状分布,或围绕生产设施点呈辐射分布。结论 环境因子对钢铁结构腐蚀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结构物灰尘含盐量>结构物灰尘浸渍水p H>相对湿度>结构物灰尘氯离子含量>温度。电厂钢结构腐蚀机理为雨水或大气凝结水溶出结构物表面灰尘的可溶性盐,含盐水经涂层缺陷输运至金属表面,成为钢铁腐蚀原电池的离子导路,导致钢结构发生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538.
为了探究锚杆支护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失稳的灾变机理,揭示锚固段拉脱失效对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某深基坑工程开展现场试验,布置分布式传感器监测桩锚支护结构锚杆内力和变形情况,结合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支护锚杆锚固段的拉脱失效区域形成原因及判定方法。结果表明,锚杆的轴向应力随基坑向下开挖深度增加逐渐变大,其中,锚杆自由段轴向应力变化最为明显,锚固段区域轴向应力沿长度方向逐渐减弱。对比分析现场试验数据曲线,判定因预应力张拉作用使基坑预应力锚杆在锚固段存在一定范围的拉脱失效区域,研究依托工程的拉脱失效区域为1.0~2.0 m。拉脱失效会使基坑侧壁边坡的剪应变增量区域形成滑移面,导致滑移趋势明显增大,进一步验证了拉脱失效区域对基坑稳定性会有显著影响。工程设计时不能忽略预应力锚杆锚固段拉脱失效区域的存在,深基坑锚杆设计必须增大安全储备,以保证基坑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9.
为探究洪水工况下某尾矿坝的溃坝形式及其破坏发展过程,开展了1∶100的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模型试验表明尾矿坝的溃坝形式为渗透破坏,其破坏表现形式为流土。模型试验显示浸润线上升的速率先快后慢。停止抬升水头后,由于滞后作用,浸润线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小幅上升。浸润线在坝面出溢的顺序为:第二级子坝—第三级子坝—第一级子坝—第四级子坝。数值模拟得到了与模型试验一致的结果,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得到坝体在上游水头为125 m时仍未发生失稳破坏,符合模型试验的观测现象。尾矿坝最终将因流土破坏发展至坝顶产生决口而引发溃坝。大型模型试验法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研究洪水工况下尾矿坝溃坝问题,可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分析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540.
为探究红壤旱坡花生地气态氮(NH3和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监测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红壤旱坡花生地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结果 表明:(1)整个花生生育期翻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