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272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704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岱海水体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丽  陈俊伊  姜霞  郑朔方  王书航 《环境科学》2020,41(4):1676-1683
通过2018~2019年调查数据及历史相关监测资料,分析了岱海上覆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氮形态、磷形态的时空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岱海上覆水总氮和总磷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总氮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湖泊.岱海上覆水总氮浓度在3.29~4.99 mg·L-1之间,平均值为(3.93±0.33)mg·L-1;总磷浓度在0.063~0.163 mg·L-1之间,平均值为(0.111±0.023)mg·L-1.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在春季、夏季呈现湖心深水区明显高于周边,秋季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而在冬季则呈现南部浅水区高于北部区域的趋势.上覆水中氮和磷营养盐均以溶解态为主,溶解态总氮和溶解态总磷占总氮和总磷的比例高达86.62%和77.84%,且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导、溶解态磷则以有机磷为主要形态.研究中发现,湖水浓缩和内源营养盐释放是造成水体高总氮和总磷的主要原因,建议结合工程措施进行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以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城市建筑物对其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对建筑物勒脚或散水边缘(B)和距建筑物5m(B-5)处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824~8960ng/g,平均为2649ng/g;B-5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637~1706ng/g,平均为1297ng/g,B处PAHs含量远高于B-5.各样点主要以4环和5环PAHs为主,B处3环PAHs含量高于B-5处.其中?4PAHs(Fl、Pyr、InP和BghiP)含量分别占B和B-5土壤中?16PAHs的48%和45%.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建立的土壤PAHs污染标准,HJ-5、AJ、AJ-5、EB-5和TC-5属于中等污染程度(600~1000ng/g),其余各样点均属于重度污染(>1000ng/g).B处土壤中TOC相对B-5处有富集趋势,B和B-5处土壤中PAHs与TOC无明显的相关性.BaA、Chry、B(b/k)F、BaP、InP和DahA是B 和B-5处土壤中TEQBaP浓度的主要贡献者.溯源结果表明B和B-5处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汽油和柴油的燃烧; B-5土壤中PAHs部分可能来源于石油类的泄漏.  相似文献   
993.
利用TM影像监测和评价大亚湾温排水热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热污染一直是环保工作中一个关注焦点,在对水热污染的日常环境监测中,往往存在测量不方便、区域评估不准等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遥感技术便捷、大范围、动态等特点对水热污染进行有效地监测和环境评价是本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多个时相的TM数据热红外波段影像,对广州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水域进行了水温的反演,有效地对核电站温排水强度、扩散范围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证明,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水热污染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994.
面向生态监测与管理的国家级土地生态分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能够为生态监测和管理提供有用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生态的持续、快速、动态监测。土地生态分类体系是实现生态遥感的基础。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土地分类系统基本是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或资源调查的角度设计的,尚不能满足宏观生态和管理的需求。该研究提出的面向生态监测与管理的国家级土地生态分类方案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995.
放养鲢鱼预处理高藻原水的除藻效能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藻类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某水厂预沉池中进行了放养滤食性鲢鱼去除高藻水中藻类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的高藻原水经过在水厂预沉池放养鲢鱼进行预处理之后,藻类总量、蓝藻和水华微囊藻含量分别下降了了61.8%、76.1%和78.2%.原水藻类含量的大幅降低有效减轻了后续常规工艺的藻类负荷,为水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鲢的滤食选择和不同的藻类规格是对蓝藻和绿藻不同去除效率的原因.试验表明,放养鲢鱼的生物控制技术适用于处理群体性蓝藻占优势地位的高藻原水.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柱层析-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废线路板粉末样品中17种2,3,7,8-PCDD/Fs的含量。采用TRDIOXIN-5MS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和多离子检测(MID)模式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同位素特征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用13C标记同位素稀释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17种2,3,7,8-PCDD/Fs化合物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该方法分析的提取内标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37.25%~82.75%,RSD8%,样品中各异构体的加标回收率为112.66%~124.26%,RSD7%。应用该方法检测废线路板粉末样品,回收率在58.67%~123.00%范围内,1,2,3,4,6,7,8-Hp CDF、1,2,3,4,6,7,8-Hp CDD、OCDF、OCDD的质量比分别为2.74、2.50、5.57、16.37 pg/g,TEQ分别为0.027 4、0.025 0、0.005 6、0.016 4 ng/kg。  相似文献   
997.
硒胁迫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集落形成及富硒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琼脂糖半固体培养基中硒胁迫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集落形成及其富硒稳定性.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硒含量分别为2.5mmolL-1、5mmolL-1和10mmolL-1,培养并观察螺旋藻集落形成,挑取藻集落进行富硒培养,多次转种后,测定生长率、硒含量,筛选稳定的富硒螺旋藻.从含硒5mmolL-1的培养皿中挑选12个典型藻丝集落接种培养,发现其中6个生长率达到对照的80%,有两个藻集落(编号为SP0803和SP0809)硒含量较高,干藻硒含量分别为ρ(Se)=924μg/g和ρ(Se)=831μg/g,连续3次转种培养,藻体含硒量保持稳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琼脂糖半固体培养基进行微藻集落培养是可行的,并成功筛选到富硒螺旋藻.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998.
江苏沿江经济区多元多熟种植方式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沿江经济区设置了23种多元多熟种植方式进行定位对比试验,从增粮、增收和省工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田以“春玉米-水稻”为基础,旱地以春玉米为中心的粮饲经菜4元结构的省工型种植方式是本区集约高效持续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目前各基层环境监测站应用的测砷方法,广泛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C)比色法。我们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到,应注意以下几点,将会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1)还原瓶中的硫酸酸度一般要求2.4-4.5N,2.8N为最佳酸度,即加入H_2SO_4(1+1)8ml。室温高时,可适当减少用量,但不能少于4mlH_2SO_4(1+1)。  相似文献   
1000.
前言 1980年6月在多伦多国际水污染研究协会第一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68篇论文,其中有15篇论述了由污水、工业废水及非点污染源引起的河流和湖泊的污染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