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0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1142篇 |
基础理论 | 311篇 |
污染及防治 | 3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31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835篇 |
2001年 | 842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有毒,难生物降解废水-苯胺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这些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相似文献
882.
研究了由固体废物(炼铁废渣)制取的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染料废水脱色混凝剂(PSDC-1),试验了它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并与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影响PSDC-1混凝及脱色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pH值在6-10范围内,PSDC-1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PSDC-1的两个最佳脱色区为pH值6-8和pH值13左右,与PAC相比,PSDC-1不仅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83.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物效应及吸氮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旱作水稻半腐解秸秆覆盖、蚕豆秆覆盖、地膜覆盖、纸膜覆盖、生稻草覆盖5种覆盖方式的吸氮特征;水稻水作与旱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均大于水作;旱作水稻的氮素吸收、累积主要在拔节期以后,而水作水稻从移栽后就大量吸收氮素,灌浆期后很少吸收氮素;旱作水稻的产量以半腐解覆盖处理的最高,为8415kg/hm^2;旱作水稻耗水量只占水作耗水量的7.14%,旱作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水作的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884.
本文研究了一种净化空气中氚的新方法,我们用四水合磷酸轴酰氢(Hup)作消氚剂,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直接消除潮湿空气中的氚,用不同面积的消氚圆片,在静态,常温,常压下,外加4-7伏直流电场,50小时左右,可使2.2升含氚空气中氚的净化率超过90%,空气中氚含量为0.2-10ppm,含水量为3000-12000ppm,我们用液闪测量了消氚后圆片中氚的含量,其结果与用电离室所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85.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氟吸附的影响,提出了有机酸影响氟吸附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有较大的影响:(1)当有机酸处理低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高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降低;(2)在有机酸存在条件下,土壤氟的吸附量与平衡氟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886.
江苏海岸盐沼植被演替的遥感图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江苏海岸盐沼陆地卫生影像资料的分析和必要的野外调查,研究了海岸人工栽植的先锋植被-互花米草历年的面积变化,揭示了盐沼植被从先锋植物群落到可垦指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以便全面掌握江苏海岸盐沼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海岸盐沼环境。 相似文献
887.
太原市空气中硫污染物的植物体内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太原市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SO2是污染的主要因子。文章对该市54科121种绿化植物作了调查,测定比较了44种植物叶片的含硫量,在一年时间内逐月测定了国槐树枝条和叶片的含硫量,分析了硫化物在树体内积累的动态规律,为利用绿化植物净化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8.
测定了27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在松花江江水中的生物降解性,采用量子化学MOPAC6.0-AM1法计算了化合物的分子量(MW),生成热(Hf),分子总表面积(TSA)及高占有轨道能(EHOMO),结合辛配醇/水分配系数lgP及酸解离常数pKa对其中22种化合物BOD值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BOD=105.73-0.439MW-0.076Hf-6.660lgP n=22,R^2=0.821,SE=8.250,F=27.56,P=0.000应用所得模型对其余5个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预测,只有一个化合物相的相对预测误差大于20%,为20.8%,平均预测误差为12.4%。 相似文献
889.
介绍了铁板法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烧烤铁板时间为1.5小时就能满足测定土壤水分的要求。用该方法对沙漠腹地草坪的水分动态进行了一个灌溉周期的测定,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90.
氧化亚氮形成的微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氧化亚氮 (N2 O)的形成N2 O是继CO2 、CH4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 ,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在过去的 2 0~ 30年间 ,N2 O以每年 0 .2 %~ 0 .3%的速率增长 ,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1 ] .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是N2 O产生的主要来源 ,而微生物是其中最重要的生物源 .微生物产生N2 O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过程进行的 ,如图 1所示 .反硝化过程中N2 O的形成 :硝化过程中N2 O的形成 :图 1 N2 O的形成Fig.1 FormationofN2 O 催化反硝化过程的酶有 4种 :硝酸还原酶 (Nar)、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