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本明确地指出了任丘市的水资源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问题的原因,系统指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2.
光降解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制药废水的降解机理。考察了 Ti O2 投加量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关系 ,并经初步估算其量子效率为 6.1 %  相似文献   
803.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浓度范围0.1-0.5ug/L的苯并(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7d),50u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5ug/L浓度在7d的暴露中,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同样在50ug/L浓度下,苯并(a)芘暴露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而芘在暴露7d后才出现诱导,这间接反映了苯并(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04.
郑Yu 《福建环境》2001,18(5):16-18
九龙江是福建省的重要河流之一。该文介绍了九龙江流域环境现状,并针对流域水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整治析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十五”期间加强流域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5.
806.
807.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光催化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简述 ,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指出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8.
一体化工艺处理浙江某示范小康村生活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某示范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分析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各种常规工艺,采用先进的低运行成本的一体化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并详细介绍了一体化处理系统的组成、各个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分析总结了设计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9.
研究了苏南稻田不同种植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多熟种植制度养分产出增加,加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但有机物质生产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在多熟种植制度中间套插种绿肥等豆科养地作物和油菜、蔬菜等培肥作物,结合秸秆还田和轮作,将能维持稻田多熟制的土壤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810.
将乡土木本植物猫尾木Dolichandronecauda-felina、蒲桃Syzygiumjambos、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翻白叶树Pterospermumheterophyllum以及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1年生袋装苗盆栽,置半庇荫环境下适应4周,之后按株数均等分成两组,分别放置在南海五星污染区和广州华南植物园清洁区进行试验。5个月后进行植物构形生长参数和干物质量的测定,以探讨这5种亚热带树苗对大气污染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这5种树苗均能在清洁区和污染区都存活,但生长特征表现明显差别。②除翻白叶树基径有少许增大外,大气污染基本上都使植物基径生长减小;树高方面,除了蒲桃外,其余树种树高都有所降低,鸭脚木树高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③翻白叶树与猫尾木单株侧枝数有少许增加,而蒲桃和鸭脚木单株侧枝数有大幅度地下降,分别减少为清洁区单株侧枝数的46.5%和65.1%,野牡丹单株侧枝数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④在污染区生长的5个树种单株干物质总量除了翻白叶树有所增加外,其余4个树种单株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⑤除了蒲桃保持不变外,污染区?生长4种植物冠根比(CRR)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在污染区生长的植株叶质量比(LWR)和叶面积比(LAR)与清洁区相比存在差异,野牡丹和蒲桃叶质量比和叶面积比下降,而其余3种植物叶质量比和叶面积比上升。综合实验结果表明,5种植物幼苗中对大气污染抗性最强的是翻白叶树和蒲桃,抗性最弱的是鸭脚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