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95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张春民  张岩松  刘君  郑玉桥 《安全》2019,40(4):47-49
为了建立采用毛细管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腈浓度的方法,使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丙烯腈,二硫化碳溶液解吸,毛细管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丙烯腈的检出限为0.73μg/ml,相关系数为0.9998,解吸效率94.3%~104.7%,相对标准偏差为0.41%~1.0%。因此,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准确、操作性强,可提高丙烯腈的检测效率,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作物定期喷施不同浓度(0、150、300和450 mg·L-1)的N-[2-(2-氧-1-咪唑烷基)乙基]-N'-苯基脲(ethy lenediurea,EDU)溶液,研究EDU对环境O3胁迫下水稻“粤晶丝苗2号”(Oryza sativa L.Yuejingsi 2)和小麦“北农9549”(Triticum a...  相似文献   
163.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4.
对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产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检测装置的空白校准及油烟采样器的性能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部分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提出消除干扰的办法,并在实际测试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5.
潜在蒸散发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52a的平均潜在蒸散发为3 209.8 mm,其中云南省潜在蒸散发最高(3 664.7 mm),其次为四川省(3 015.0 mm)、重庆市(2 972.4 mm)、贵州省(2 958.0 mm)。四季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与年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西南地区整体呈增加趋势(0.9 mm/10 a),其中31个站点呈减少趋势(p0.1),17个站点呈增加趋势(p0.1),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大部分站点春季(55.6%)和夏季(63.3%)呈减少趋势,秋季(62.2%)和冬季(58.9%)则呈增加趋势。(3)经MannKendall突变检验,该区整体潜在蒸散发的突变时间为1995年(p0.05);单个站点突变检验显示,76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于1980s,未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上看,近52a来西南地区潜在蒸散发略呈增加趋势,并存在突变点,但部分站点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特征有较大关系,体现出西南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6.
福建省重点城市路面尘负荷及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并分析了福建省重点城市厦门、漳州、泉州和莆田城区具有代表性的57个地面扬尘和16个土壤样品的2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和碳成分等组成.不同城市粒径≤100μm的路面尘负荷平均值在6.99 g.m-2与10.11 g.m-2之间,而粒径≤2.5μm的路面尘(PM2.5)负荷平均值在4.0 mg.m-2和12.5 mg.m-2之间.不同城市土壤尘和路面尘PM2.5中浓度最高的元素都是Si、Ca、Al、Fe和K,路面尘中Ca元素明显富集,而主要人为来源的重金属元素如Cu、Pb、Zn、Cr在路面尘PM2.5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土壤尘.漳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二次离子NH4+、NO3-和SO24-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Mg2+和Ca2+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城市路面尘中有机碳(OC)的含量均高于济南、石家庄以及北京地面扬尘OC的含量,元素碳(EC)的含量均低于北京地区路面扬尘EC的含量.泉州和莆田两地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说明路面尘中OC和EC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质量平衡结果显示泉州和莆田路面尘PM2.5中含量最高的是土壤尘,其次为有机物.按化学组成特征对路面尘PM2.5进行聚类解析,得到受大气沉降影响、受土壤尘影响、受大气沉降和土壤尘共同作用以及受土壤尘和建筑尘共同作用4类样品.  相似文献   
167.
活性污泥法低温运行中的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引起,微丝菌(M.Parvicella)则是污泥膨胀中的优势丝状菌.针对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系统中因低温引起的污泥严重膨胀及其污泥硝化能力降低的问题,采取增大曝气量快速培养污泥硝化菌含量,再逐渐增加A:O比为0,0.1,0.5,1.1,1.8提高反硝化能力,从而恢复污泥脱氮能力.在恢复期间,污泥絮体中的疏水性M.Parvicella附着于反硝化产生气体上,在选择池和氧化沟表面形成浮泥,对其进行去除,以减少絮体中丝状菌含量,提高硝化菌含量及其硝化能力.同时对不同微丝菌含量的污泥絮体(沟内混合液和表面浮泥)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丝菌含量高的活性污泥其硝化能力较弱,而快速反硝化能力较强,则对慢速和内源反硝化影响不大.进一步证明M.Parvicella也是除了DO浓度,水温和负荷之外影响活性污泥硝化能力和污泥沉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8.
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厦门港石油烃污染物0^#柴油和养殖鱼类赵鲷(Pagrosomus major)幼体为材料,研究了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内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油污对真鲷幼体内脏Se-GPx总的表现为显著的诱导作用;油污对Se-GPx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作用形式表现为抛物线型,即低浓度对酶活性起诱导作用,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9.
为了开发高效、低耗的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在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对石油大学(北京)研制开发的高效油水分离器和高效过滤器处理油田污水的技术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油水分离器采用斜通道波纹板作内构件,过滤器用炉渣做滤料。现场实验表明:高效油水分离器和高效过滤器串联处理油田污水,不论污水含油量高低,其过滤器出口水中含油量不高于10mg/L者达94%:过滤器出口水中悬浮物不高于10mg/L者占86%。结果说明该套装置在油和悬浮物的脱除及操作方面性能优异。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0.
一 前言 我国沿海海域,特别是东京湾、伊势湾、濑户内海等,由于航行船舶在海上非法排放机舱水和压舱水、洗舱水等产生了油污染。油随着海流、潮流和风浮流扩散到海面和漂流至海岸。漂流在海面上的油经太阳照射,低沸点部分挥发了,而高沸点部分由于波浪作用,变成小的粒子分散在海水中,由浮流生物和细菌分解,它的性质成分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生了变化,为了制止船舶和工厂排放污染油,要求分析浮流油以及原来这些油的种类和特性。研究油在海上的经时变化,有必要进行油的同等性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