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9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476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91.
对不同国家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各国对于气态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体积比浓度和质量浓度2种方法,对于颗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则普遍采用了质量浓度;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有标况浓度和实况浓度2种表示方法,在中国标况浓度和实况浓度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此差异大小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实况浓度低于其标况浓度,且实况浓度能够更加客观反映颗粒物污染状况;建议修订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颗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使用实际状况下的质量浓度来表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以保证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92.
pH对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已有报道,但pH对混合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尚鲜见报道。为此对厌氧环境,(20±1)℃,pH=4~11以及不控制pH条件下混合污泥的水解酸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pH调控有利于污泥SCOD的溶出,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污泥溶出的SCOD要大于其他条件下的,特别是pH=10和11条件下污泥溶出的SCOD要远高于其他条件下。碱性环境和酸性环境以及中性环境相比更有利于混合污泥产酸,最佳产酸pH条件为pH=10。在酸性和极端碱性条件下均有利于混合污泥中氨氮和磷的释放。碱性环境利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去除,但不利于总悬浮固体(TSS)的去除。在不同pH条件下将混合污泥的发酵特征和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发酵特征比较,发现3种污泥水解和产酸均在碱性条件下最好,且在20~22℃的条件下,产酸量均在pH=10的条件下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93.
本文以印度经济增长模式为例,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生成机制与优劣势。研究表明,"基础设施薄弱、精英人才涌现"的资源禀赋结构、社会内部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自由化的政策改革环境以及技术进步推动,促进了印度"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成。基于此,通过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指出"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具有资源环境友好特征、能借助服务业的发展反向刺激工业发展等优势;并揭示了"跨工业化"增长模式的劣势,即难以提高就业率、服务业持续发展缺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支撑等。鉴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高消耗的困境,我国应借鉴印度经验,培养服务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消费需求、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服务业自由化改革、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对工业的反哺效应,保障我国工业化进程在"资源与环境双约束下"又快又好地和谐推进。  相似文献   
294.
为了减轻对后续处理中超滤膜的污染,采用电絮凝法处理油田生化出水,降低油田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研究了电流强度、曝气时间和pH值对水中总有机碳(TOC)和浊度除去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随曝气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光谱对絮凝处理前后水中总溶解固体进行了分析,优化了电絮凝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当水流速度控制在50mL/s,电流强度为2 A,500 mL絮凝出水的曝气时间为30 min时,整套絮凝工艺对TOC的去除率为48%,浊度去除率为42.9%,COD去除率为44%。  相似文献   
295.
郑易生 《绿叶》2010,(4):34-39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正处在第一阶段,人们希望在不影响自己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做那些“环境与赢利双赢”的事:有优势的国家尤其愿意用商业智慧——商业交易加慈善(或交易加补偿),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人类系统的大问题。当小智慧的潜力被挖尽而世界环境态势(包括气候变化)依然整体恶化时.人类才可能步入第二阶段——深度公平与新生态文明的崛起。为此,权利的哲学及其公平观需要进化,人类的伦理观包括消费伦理等需要改变。这自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296.
基于亲景度的秦皇岛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外向度,而外向度的提升是旅游目的地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依据秦皇岛1995-2006年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秦皇岛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的国别差异及空间演变,并对秦皇岛今后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97.
通过对3#区锅炉房循环泵的改造,说明了合理选择循环泵参数对于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节约能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8.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环境变化的严重威胁。国际科学联合会已在1986年正式通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目标是要对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地球环境进行预测,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人类对可能发生的灾变有所准备,避免或减少损失。为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把大气圈、水圈、陆圈、生物圈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协作。全球海洋环境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埃尔尼诺现象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海平面升高,对我国的气候、农业、渔业,以及沿海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引起我国的关注并加强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299.
300.
针对中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现状,分析比较了太阳能路灯在国内利用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浙江某示范村的太阳能路灯工程情况,并对该工程进行了经济可行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