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9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为了解陕西省PM2.5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基于陕西省2019年PM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法对PM2.5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PM2.5研究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省PM2.5污染呈“冬高夏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陕西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表现为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陕南部分县域为低低聚集区,关中地区渭南、西安、咸阳部分县域为高高聚集区。对陕西省PM2.5浓度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经济因子(0.328—0.548),陕北地区为GDP(0.932),关中地区为人口密度(0.936),陕南地区为相对湿度(0.710)。交互探测结果表明:陕西省主导交互因子为人口密度∩GDP,各种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耦合会大大加强对PM2.5浓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32.
为评估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的一株产毒底栖型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HN45株)的潜在风险,在不同温度(20 ℃、25 ℃、30 ℃)和氮、磷限制(氮磷比:4.08、8.17、16.3、24.5、73.5、147)条件下对其进行室内培养,比较了温度和氮、磷限制对该株赤潮藻的细胞数、比生长率和色素等生理特征及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生产特性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磷限制均显著影响利玛原甲藻的细胞数、多甲藻素和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细胞内总毒素含量。单细胞产毒量在温度为25 ℃、磷浓度为6 μM时呈现最高值,即11.34 pg/cell。磷限制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显著提高了其产毒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该株藻细胞产毒以游离态DSTs毒素为主,其相应酯化态毒素含量仅占单细胞产毒总量的3%~14%,含量远低于游离态毒素。研究还发现,利玛原甲藻所产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含量随生长周期的变化与DSTs含量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Chl a与DSTs存在竞争关系,这对于解析环境胁迫条件下利玛原甲藻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3.
对福州市高年级小学生(4-6年级)防灾素养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高年级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素养整体偏低。学生总体的防灾态度较为端正,但防灾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学生的防灾素养水平与其所处年级、获取知识的渠道、经历过自然灾害的次数、参与防灾疏散演练的次数密切相关。并提出通过健全减灾教育体系、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联动和密切配合,针对性地开展防灾避险演练,切实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834.
利用聚多巴胺(PDA)与氮川三乙酸(NTA)接枝并螯合Fe3+,形成以PDA为载体、NTA为Fe3+螯合剂的芬顿催化剂NTA-Fe@PDA,采用NTA-Fe@PDA/H2O2芬顿氧化法去除废水中盐酸土霉素(OTC).材料表征结果发现,NTA-Fe@PDA属于典型的介孔结构,Fe元素与有机配体成功螯合,PDA的聚合效果良好.探讨了H2O2投加量、NTA-Fe@PDA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OTC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A-Fe@PDA浓度为200mg/L,H2O2浓度为5mmol/L,初始pH值为4.85的条件下,反应60min后,20mg/L OTC的降解率达到96.23%.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OH是OTC降解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通过LC-MS分析结果推测了OTC降解的中间产物和可能的降解路径.NTA-Fe@PDA在反应体系中重复利用8次以后,OTC的降解率仍在86.80%以上. NTA-Fe@PDA/H  相似文献   
835.
商业管理者、投资者、消费者、政府及其它人员和组织都用不同方式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商业对人类及生态影响的清晰图片以作出关于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者的信息决策?全球报告举措(GRI)是一项长期的、多利益攸关者的、在世界范围内的许诺,它为组织自发报告它们的行为、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尺度建立全球适用的可持续能力报告方针GRI提交的可持续报告与财务报告保持同样程度的可接受性及连贯性。  相似文献   
836.
金属价格下跌、外汇汇率浮动以及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日本的许多矿场关闭,根据MMAJ的记录,在日本大约有5500家废弃的矿场,而同时只有13家在运营.本文探讨了在日本预防采矿废物堆危害的现实状况,并且对一家正在运营中的矿场进行了事例研究.  相似文献   
837.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季N2O排放通量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麦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下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的冬小麦生长季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3.75μg·m-2·h-1、39.94μg·m-2.h-1和48.83μg·m-2·h-1,无植株参与下分别为73.48μg·m-2·h-1、52.97μg·m-2·h-1和63.60μg·m-2·h-1,麦季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与5 cm、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400*~0.654**,n=28)。小麦种植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无植株参与的N2O季节总排放量显著高于有植株参与的处理(P<0.05);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农田N2O季节总排放量(P<0.05),有植株参与下麦季N2O总排放量少耕较免耕和传统耕作分别减少37.3%和17.9%,无植株参与下分别减少28.0%和16.7%。研究表明太湖地区冬小麦采用少耕措施可减少麦季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838.
为了探究镂空烟道板在隧道火灾中的作用,采用大涡模拟,比较了无镂空烟道板无风机、有镂空烟道板无风机、有镂空烟道板有风机三种场景时隧道内的烟气浓度和温度.通过分析得出镂空烟道板可以提高烟道内烟气浓度,降低火灾初期隧道下部烟气浓度,有利于隧道内烟气排出和火灾初期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839.
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空气中苯系物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广州市道边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利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10年11~12月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道边空气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常规污染物NO2、O3等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测量期间,苯系物在夜间显示了较高的浓度值,苯的平均浓度为15.9μg·m-3、甲苯为61.3μg·m-3、对-二甲苯为6.5μg·m-3、间-二甲苯为16.9μg·m-3、苯酚为0.88μg·m-3.甲苯与苯的平均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较为接近,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在1.2~6.16.通过比对甲苯与苯的相关性,在整个测量期间内其相关系数为0.86,在浓度值较高时段,其相关系数达到0.985,表明在该区域苯与甲苯存在同源性;以甲苯为例,分析其与CO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表明交通排放是苯、甲苯的一个主要来源.结合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分析得出气象条件是影响苯系物污染物浓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子,并给出了可能的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840.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介绍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机制和应急系统的技术支持,为我国应急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