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440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31.
采用H2SO4-HNO3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并详细研究了氧化后碳纳米管(OCNTs)对水中汞(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经氧化后的OCNTs对汞(Ⅱ)的最大吸附容量从氧化前的16.7 mg/g增至147 mg/g;溶液pH值对OCNTs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最佳吸附pH值范围为3~6,较低或...  相似文献   
932.
微波污泥上清液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内阻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采用单室无膜悬浮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微波污泥上清液为燃料的MFC(MSMFC)的内阻组成。研究表明,当未投加氯化钠时,MSMFC内阻为486.13Ω。当投加100mmol/L的氯化钠时,内阻迅速下降为207.18Ω。而投加量进一步增加时,内阻变化不明显。当阳极面积从4cm2增加到8cm2时,MSMFC内阻从387.34Ω迅速下降到293.96n。而当阳极面积增加到24cm。时,MSMFC内阻变化不明显。但当阳极面积增加到60cm2时,MSMFC内阻下降了38.4%。当阴极面积从24.87cm2增加到49.74cm2时,MSMFC内阻减少了40.4%(从545.72Ω减少到220.56Q)。MSMFC中阳极内阻占主要部分,其次为阴极内阻,电解液电阻最小。随着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加,阴阳极电阻比例减少,说明控制阴阳极面积比可以调整系统内阻的分配。  相似文献   
933.
昆明交通运输碳排放特征与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重点领域,其二氧化碳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日益增大。针对昆明交通发展现状,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清单指南,研究和修正昆明本地碳排放系数,估算昆明交通领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目前,昆明交通运输存在问题是:交通运输以公路方式为主;交通能源消耗结构单一,碳排放以公路机动车为主;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人均碳排放量稳定增长;交通管理和保障系统不健全,现代交通意识薄弱。通过首次开展的昆明交通运输碳排放调查,将为昆明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34.
为评估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的一株产毒底栖型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HN45株)的潜在风险,在不同温度(20 ℃、25 ℃、30 ℃)和氮、磷限制(氮磷比:4.08、8.17、16.3、24.5、73.5、147)条件下对其进行室内培养,比较了温度和氮、磷限制对该株赤潮藻的细胞数、比生长率和色素等生理特征及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生产特性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磷限制均显著影响利玛原甲藻的细胞数、多甲藻素和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细胞内总毒素含量。单细胞产毒量在温度为25 ℃、磷浓度为6 μM时呈现最高值,即11.34 pg/cell。磷限制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显著提高了其产毒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该株藻细胞产毒以游离态DSTs毒素为主,其相应酯化态毒素含量仅占单细胞产毒总量的3%~14%,含量远低于游离态毒素。研究还发现,利玛原甲藻所产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含量随生长周期的变化与DSTs含量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Chl a与DSTs存在竞争关系,这对于解析环境胁迫条件下利玛原甲藻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5.
铅封是保护电缆接头部位的重要部件。为确保铅封的有效性,基于涡流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压电缆铅封缺陷识别方法,并展开仿真分析。首先,设置一个含噪声的一维涡流检测信号,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利用去噪的方式对涡流检测数据实施预处理。然后基于涡流技术设计电缆铅封缺陷判别方法,训练缺陷识别分类器,通过求解凸二次规划得到最优分类决策函数,结合分类结果设计缺陷识别算法。仿真实验中,高压电缆铅封中分别模拟感应电流与感应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始终保持在87.0%以上,其在无缺陷以及缺陷深度大于1 mm时的识别精度在95%左右,可见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36.
EDTA和铁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储昭升  金相灿  阎峰  郑朔方  庞燕  曾清如 《环境科学》2007,28(11):2457-2461
铁限制不但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而且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探讨有机配体和铁的作用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竞争,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DTA及Fe浓度下,太湖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和竞争.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EDTA(≥13 .5 μmol/L)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不抑制四尾栅藻,因而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铁的浓度由3 μmol/L增大至18 μmol/L时,可缓解较高浓度EDTA(13 .5~27 μmol/L)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而增大其它微量元素浓度(B、Mn、Zn、Cu、Mo等)则无此作用;说明高浓度EDTA与铁的螯合作用能抑制铜绿微囊藻而不抑制四尾栅藻.高浓度EDTA对2种藻具有不同影响的原因可能是2种藻对铁的吸收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37.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Fe(Ⅲ)浓度(18 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 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 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 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 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938.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锌的生态安全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生态安全阈值是合理修订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重要基础.然而,现行农用地土壤锌(Zn)的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缺乏对土壤生态风险的考虑.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Zn陆生毒性研究,收集并筛选Zn的10%效应浓度(EC10),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分别构建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的SSD模型和微生物生态过程的功能敏感分布模型(FSD),基于风险附加法推导农用地土壤重金属Zn的生态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陆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生态毒性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生态过程指标无显著影响.6种SSD模型(LogNormal、Log-Logistic、Log-Gumbel、Gamma、Weibull and BurrIII)均可成功拟合不同pH土壤条件下的毒性数据,基于最优SSD模型推导强酸性土壤(pH≤5.5)、酸性土壤(5.57.5)条件下农用地土壤Zn的生态安全阈值,分别为170、230、305和410 mg·kg-1.本研究可为后续我国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9.
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管理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培养忠诚的旅游者,塑造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游客管理多偏向生态旅游与遗产旅游,城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加强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城市旅游管理水平。本文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等理论问题做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0.
氧化法处理水中酚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氧化法即臭氧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法等,酶催化氧化法以及光化学氧化法即光敏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法等;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臭氧-生物活性炭、臭氧辐射、臭氧-H2O2技术,水溶性酶制剂连接到固体载体上制成固化酶,H2O2-BAC、O3-H2O2-BAC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