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为研究阿塔巴德滑坡成灾条件及滑坡堰塞湖变化特征,利用滑坡发生前后近15年10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从阿塔巴德滑坡地质条件及诱灾因素2方面对阿塔巴德滑坡成灾条件进行了探究,并对近15年阿塔巴德滑坡变形特征及堰塞湖面积变化进行遥感分析,以期为阿塔巴德滑坡防治及中巴经济走廊防灾减灾、中巴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阿塔巴德滑坡处于多条断裂破碎带的交汇部位,且滑坡中部发育地表裂缝,处于花岗岩与软质岩石的不同岩性接触带,早期崩塌及泥石流增大了临空面,在强烈的冻融作用下,汇集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高含水不稳定斜坡中,岩体冰楔冻胀作用达到最大值,最终诱发阿塔巴德滑坡;(2)近15年来,阿塔巴德滑坡范围逐渐扩大,滑坡后壁逐渐后移,堰塞湖面积在2010年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小且趋于稳定。但是,滑坡后壁的后移导致河道内堆积物增加,可能再次阻塞河道,须人工定期治理堰塞坝。 相似文献
32.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钨(WO3)纳米颗粒(NPs)对SBR中活性污泥脱氮性能以及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 WO3 NPs(WO10)对SBR脱氮性能没有影响,而100 mg/L的WO3 NPs(WO100)降低了比硝酸盐和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最终导致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WO10对EPS含量和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是WO100显著增加了松散结合型EPS(LB-EPS)和EPS中多糖的含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WO10仅对LB-EPS中官能团有影响,而WO100对LB-EPS和紧密结合型EPS(TB-EPS)的官能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OH、C=O以及C—O—C等官能团参与EPS和WO3 NPs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也发现,WO3 NPs改变了EPS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组成,进而影响了活性污泥的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33.
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大气复氧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湿地设计、改善湿地处理效果,初步探讨了水力负荷、非饱和区运行距离、平均孔隙率和温度对湿地大气复氧量(DO)的影响,构建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大气复氧模型.结果表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大气复氧量与水力负荷(q)、温度(T)负相关,与非饱和区运行距离(h)、平均孔隙率(ε)正相关;以不同浸润面高度运行时,大气复氧量可用DO=-1.035q+38.078ε+0.043h-0.115T-9.630表述;以变浸润线运行时,大气复氧量可用非饱和区运行距离复氧量的加权积分平均值表述.实测结果率定表明,该模型表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大气复氧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4.
随着水环境中微塑料(MPs)的不断检出,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技术面临新的挑战.当前,超滤(UF)作为净水厂常规处理的替代工艺获得了广泛应用,MPs的存在势必对超滤过程产生影响,而相关研究则鲜有报道.为深入了解MPs对超滤膜过滤天然有机物的影响,开展了老化前后聚丙烯(PP)MPs对超滤膜过滤腐殖酸(HA)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Ps的存在可提高HA的去除率,且老化MPs可进一步促进HA的去除.MPs可导致超滤膜膜比通量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较小,且老化过程对膜比通量的影响更小.pH值对MPs存在下的膜比通量的影响较无MPs工况小,与Na+相比,Ca2+可导致超滤膜过滤MPs+HA过程的膜比通量下降更多,而MPs对超滤膜过滤HA不同亲疏水组分的膜比通量无明显影响.MPs可导致超滤膜过滤HA的膜污染阻力增加,但其值较单独过滤MPs和HA产生的膜污染阻力之和小很多,MPs与HA在膜表面共存时,MPs可吸附HA并与其在超滤膜表面形成架桥作用,使滤饼层结构松散,进而使膜污染阻力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决混凝投药预测过程中的小样本问题,提出基于K-Means聚类和集成学习的PAC投加量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原水浊度和水温2个特征采用K-Means聚类将水质分为3类,利用分层抽样从3类水质数据中抽取训练集和测试集;其次,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算法,构建由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Adaboost、GBDT、Catboost、XGBoost和LightGBM共7种学习器组成的PAC投加量集成预测模型(KM-Bagging);最后,以银川市某给水厂2021—2022年的运行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M-Bagging模型对小样本的PAC投加量具有较高预测精度,R2超过0.8,MAPE小于5%。采用6个月和9个月的日监测数据预测PAC投加量,适合数据监测时间短、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预测结果可为原水水质发生突变时的PAC投加量调整提供参考。采用1年的日监测数据预测PAC投加量,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可为水厂实际PAC投加提供辅助指导。研究结果对小样本数据下的混凝药剂投加建模与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太子河流域遥感影像和水质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程度.选取7个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作为自变量X,总氮(TN)、硝酸根离子(NO_3~-)、氯离子(Cl-)与硫酸根离子(SO_4~(2-))这4个水质参数浓度值作为因变量Y,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并使用其余子流域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指标TN与NO_3~-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0.62.其中,耕地面积变化对水体中TN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则对水体中NO_3~-浓度变化影响强烈.但对于Cl-和SO_4~(2-)来说,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浓度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太子河流域未利用地面积百分比极小(1.13%),但是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对水质参数有较显著影响(影响系数0.24). 相似文献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