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18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469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叶菜类蔬菜土壤铬(Ⅲ)污染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种典型土壤(天津潮土与江西红壤)和9种常见叶菜(油菜、茼蒿、菠菜、生菜、芹菜、空心菜、苋菜、小白菜、油麦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揭示不同铬(Cr3+)污染土壤和叶菜Cr累积的相关性规律,寻求符合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Cr(Ⅲ)污染阈值.结果表明:叶菜属于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蔬菜,对叶菜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应该重点考察食品卫生标准的临界值.通过叶菜与潮土及红壤中Cr(Ⅲ)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可得出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土壤Cr阈值预测区间,潮土为104.387~300.741mg·kg-1,红壤为157.621~401.031mg·kg-1.芹菜、苋菜和空心菜对土壤质量的要求较高,而茼蒿在土壤Cr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的情况下仍可达标.根据计算出的阈值,可以为叶菜类蔬菜基地建设的地点选择和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污染防治是保护人类用水安全至关重要的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含水层之上的土壤和沉积物可以作为自然的“过滤器”来阻止污染物随水流迁移至地下水.但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认识到这些过滤层往往不能有效阻止污染物向地下含水层的迁移.尽管如此,当时已经有相当大数量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在对这些污染场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一旦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其危害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很难找到经济有效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33.
宋来洲  张尊举  郑秋艳 《环境科学》2007,28(11):2500-2506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 .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模拟废水中Cu2+和城市污水中Cu2+的吸附量分别大于0 .025 mg/cm和0 .015 mg/cm,脱附率超过95%.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4.
方丽  刘志华  李小明  杨麒  郑峣  贾斌 《环境科学》2010,31(10):2518-2524
采用经微波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上清液作为接种体,成功地启动了空气阴极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同时考察了不同微波时间和功率下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以及外接电阻对MFC的影响.结果表明,MFC整个产电周期长达600h,在同一微波功率(900W)下,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300s时达到210.07mW·m-2;当微波时间(300s)相同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MFC最大输出功率在720W处出现一个峰值随后下降.长时间和较高功率(900W)的微波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MFC的工作效率;在最佳微波处理条件(300s,720W)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最高可达306.2mW·m-2;不同外接电阻(30、500、2000Ω)下,库仑效率依次为83.3%、79.0%、33.6%;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当外接电阻较高(2000Ω)时,阳极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外接电阻较低(30Ω)时,形态较为复杂,主要是丝状菌、球菌和杆菌,表明外接电阻会对MFC库仑效率和阳极表面微生物的富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35.
南京地震遥测台网的扩建改造工程具有鲜明的江苏地方特色。整个工程根据江苏特有的地理条件和江苏经济通信发达的状况 ,在时间短、投资少的情况下 ,集同期我国地震系统模拟传输的各种先进方式 ,有效地实现了大跨度地震信号的遥测。  相似文献   
836.
浙北地区内河航道土方综合利用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浙北地区内河航道土方处置的难点是航道工程产生的土方与实际需求存在着时间、空间和质量的差异.为此,在整理了航道土方的主要处置途径后,提出健全法规建设、强化工程管理、开展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推广石灰改良土公路路基技术、建设工程土石方综合利用服务系统等一系列航道土方综合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7.
神经网络在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网络应用于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短期预测的可行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在这些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网络训练和测试的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说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于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预测。通过对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控制水体中磷含量应是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38.
基于最优加权的道路交通事故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各种单一灰色预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最优加权的灰色组合预测方法。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情况,建立了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运用最优加权法确定了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系数。利用2001—2007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死亡人数数据,对建立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一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39.
出口结构对方形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FD技术模拟研究了排气管结构对矩形进口方形旋风分离器的阻力和分离特性的影响机理.其中气相模型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首先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作对比,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可靠.结果表明,分离器内部排气管和分离器壁面间的区域为强旋湍流区,靠近分离器壁面和排气管壁面的区域旋流强度较弱.方形的排气管结构使方形旋风分离器的效率提高而阻力降低.其原因是改变排气管的结构影响分离器内的流动特点和湍动能的分布,从而影响了分离效率和阻力损失.排气管下方的分离器锥体区域出现回流,排气管为圆管时回流的范围和速度较大,导致小颗粒易于随气流向上运动进入排气管逃逸,使分离效率较小;且排气管为圆管时分离器内的湍流动能也较大,是造成阻力损失较大的原因.合理设计分离器的出口结构以改变分离区的湍动能分布是减小能量损失的着眼处.  相似文献   
840.
商业管理者、投资者、消费者、政府及其它人员和组织都用不同方式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商业对人类及生态影响的清晰图片以作出关于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者的信息决策?全球报告举措(GRI)是一项长期的、多利益攸关者的、在世界范围内的许诺,它为组织自发报告它们的行为、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尺度建立全球适用的可持续能力报告方针GRI提交的可持续报告与财务报告保持同样程度的可接受性及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