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拮抗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测定了从沤肥浸渍液和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的6个菌株,编号为94-I、94-Ⅱ、94-Ⅲ、96-Ⅰ和98-Ⅱ,测定其孢子悬浮培养16h时对黄瓜枯萎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8.29%、0.00%、60.69%、39.28%、61.29%和72.32%,孢子和菌丝有的变畸形并产生大泡囊;平皿拮抗试验表明,其活体浓度为50%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74.52%、83.27%、90.60%、88.59%、89.35%和94.30%;而其相同浓度高压蒸汽灭活后的代谢产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33.215、52.22%、62.84%、46.57%、47.61%和70.34%。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叙述了采用聚硫酸铁絮凝预处理和电气浮法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探讨了絮凝剂加入量,PH值,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沉降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气浮电压,气浮时间,电流密度,絮凝剂加入量对电气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经本法处理后之屠宰废水达到了四川省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类水域甲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用双剪摩擦实验法测定了小江断裂断层泥的摩擦系数.得到的结果是:梭山——0.649,大田井——0.155,小窝塘——0.716,选矿场——0.764,洒海——0.333,大碑当——0.707,速家庄——0.576.  相似文献   
104.
滇池水域营养盐负荷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研究方法发生在湖泊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传递及输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揭示这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输入量、输出量以及在湖中滞留量的动态特征,对于掌握湖泊生态功能、判断营养物质来源并制订正确的控制决策,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迄今为止,湖泊内负荷的定量化因涉及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在边界上仍是难题,所以,OECD组织的世界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提出  相似文献   
105.
利用2008-2011年渭河流域陕西段13个监测断面的4年平均监测资料数据,分析污染趋势,对渭河水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程度严重加剧的原因.最后,制定出了渭河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环境介质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测量是常用的环境放射性监测手段之一,本介绍了当前辐射监测系统中比较实用的总α、总β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8.
微电解与I-BAF组合工艺处理硝基甲苯废水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电解-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I-BAF)组合工艺对硝基甲苯废水进行现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硝基甲苯废水的处理效率高,费用低(0.23元/t),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当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8h时,硝基甲苯(MNT、DNT和TNT)、苯胺类物质、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5.1%、72.8%。  相似文献   
109.
盐雾沉降率是盐雾试验的一个重要试验参数,本文采用重量法测试盐雾试验的沉降率,并与传统的体积法进行了比对,同时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重量法可用于盐雾沉降率测试,并可大幅度降低盐雾沉降率的获取时间,同时所得数据与传统体积法之间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雾-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选取天津市2019年12月7~10日一次严重的雾-霾典型过程,采用常规自动气象站资料、环境小时浓度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及WRF-Chem源追踪方法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雾-霾过程可明显分为雾生成、雾与霾交替、霾、霾消散等4个阶段;雾-霾天气与大气温度层结密切相关,伴随着逆温生成,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最大增长速率分别达13.44%/h和0.013g/(m3·h),呈爆发性增长,相对湿度快速增至92%,微波辐射资料可较好预报雾的生成;雾与霾交替出现阶段雾天气改变了边界层结构,雾层内大气呈中性状态,相对有利于污染物在雾区内扩散,PM2.5高浓度主要出现在边界层400m以下,雾顶持续逆温抑制了污染物向上层大气扩散,造成雾区内污染物浓度加重,地面PM2.5质量浓度为135~223μg/m3,维持中度-重度污染;雾-霾天气与垂直风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雾与霾交替出现阶段存在低风速和较大风速(西南风带来充沛水汽)两种有利于雾维持的情况,雾顶逆温层以上风速为6~12m/s,雾层内为1~2m/s,雾的存在不利于近地面空气质量的改善;此次雾-霾过程天津本地源排放贡献为36.1%,区域输送贡献为63.9%,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