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发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不同保存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灭菌保存外,其他3种保存方式下样品中大肠杆菌数量顺序为直接厌氧保存组<乳酸菌厌氧保存组<自然保存组,这与样品保存期间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羧酸和乙醇等)的浓度、乳酸+乙酸在水解产物中占比排序相反。为探究厌氧保存过程中有机酸的抑菌效果,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腐败菌,开展了牛津杯抑菌实验以及96孔板协同抑菌实验,结果证明,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主要为未电离的乳酸和乙酸分子而非H+;乳酸、乙酸和乙醇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35 g/L,且乳酸+乙酸、乳酸+乙醇和乙酸+乙醇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别为0.12、0.03和0.22,证明这3种水解产物中两两之间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42.
水体交换能力只与水体的流动性有关,目前有关水交换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指示物质浓度来计算水体交换率以及交换时间,其结果不能准确地体现海水交换能力。本文以一个T形区域为例,提出基于流量函数的一种水体交换计算方法。在三维连续方程沿水深方向积分的基础上得到水深平均的二维浅水方程,求解得到流速、水深等数据;进而对二维浅水方程积分引入流量函数;做出流量函数对应的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分布图中显示模拟区域内一半以上的水体能被交换至域外,计算模型前、后半周期的海水交换率分别为0.6396和0.6465。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流量函数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某区域的水体交换能力简单而可行,通过流量函数等值线分布图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区域水体的水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643.
污水收集系统臭气的土壤生物过滤系统有效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废水管网系统中臭气的最常见的发生源主要有下水道总管道和泵站。生物脱臭中的土壤生物过滤法系统对于终端控制来说不仅效果明显,可以消除超过99%的臭气,而且,土壤生物过滤法的操作和维护费用低,对环境不造成冲击,具有可持续性。对土壤生物过滤法的结构、作用机理、效果、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44.
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生物农药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述了生物农药的特点、杀虫机理和杀虫效果;指出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开展生物防治,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45.
阴离子洗涤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3版)>中载,阴离子洗涤剂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采用三氯甲烷多次重复萃取,最后定容50 mL,测量吸光值.  相似文献   
646.
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发展,人类当今正面临着人口、土地、能源、环境、建房等方面的严峻态势,其中,与建筑有关的建材工业、材料运输等工业环节的能耗与污染远高于人类其他活动。就我国而言,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且大部分是高能建筑,消耗大,污染多。为响应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本文对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7.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 支撑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是建立在矿产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自 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来 ,矿产资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大量的厂房建设、机器制造和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得社会对能源和原材料等矿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如 2 0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中 ,人类共开采金属铜 0 .35亿t ,而进入 2 0世纪的近 10 0年中 ,就采出 2 .38亿t;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 80万t ,1997年却已达到 32 .47亿t。从消费角度看 ,2 0世纪初 ,世界范围内人均矿产品消费为 2t ,而现在却已接近 10t;1…  相似文献   
648.
基于常规可获取的能源、交通、人口等统计资料,利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2010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各类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4′1019J/a,其中工业、交通、建筑、新陈代谢分别占75.1%、12.5%、9.9%和2.5%.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南京五个城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约占研究区域总量的71%.长三角城市群的人为热年平均排放通量为5.3W/m2,大部分地区介于5~30W/m2,城市高值区一般介于20~70W/m2,上海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为方便有关环境气候模式的输入,本文提供了人为热排放的网格化空间分布和简单的时间变化廓线.  相似文献   
649.
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在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建立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多效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再用φ(甲醇-二氯甲烷)=5∶95混合溶剂经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φ(乙腈-水)=55∶45作流动相,Shiseido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于222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0 mg·L-1范围内,多效唑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番茄幼苗期施用不同多效唑质量分数50、100、200、600 mg·kg-1,研究在不同处理时间1、6 h,1、2、3、7、14、21、30、45、60 d,多效唑在番茄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变化。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5、0.1、0.5 mg·kg-1时,多效唑在果实、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45%~103.70%、94.52%~98.85%和94.30%~102.10%,变异系数分别为3.69%~5.00%、1.58%~4.53%和1.28%~3.35%。结果表明:多效唑在番茄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当施用质量分数为600 mg·kg-1时,其在番茄植株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8 d;在植株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按照推荐使用的施用浓度,采收时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无残留,证明推荐施用浓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50.
选择四氯乙烯(PCE)作为特征污染物,通过二维砂箱实验探究3种介质情景中,污染源区结构特征对Tween 80冲洗去除PCE的影响.采用透射光法监测PCE的运移及去除过程,定量测定PCE的饱和度.进而采用不连续的离散状与连续的池状PCE体积比(GTP)定量表征污染源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CE在含透镜体介质中运移时,运移路径延长,离散状PCE增多.离散状PCE与Tween 80溶液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大,被优先溶解去除,而细砂层上部的污染池的比表面积和接触面积较小,溶解能力有限,远比运移路径上的PCE难以去除.此外,初始离散状PCE较多,GTP较大,有利于池状PCE溶解转变为离散状PCE,PCE去除率增大.因此对于实际污染场地,需要详细分析DNAPLs污染源区结构特征,以助于评估表面活性剂冲洗技术的修复效率及试剂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