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缺氧石灰石法处理酸性矿井水是国外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特别经济、实用。本文将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介绍给读者,以便引用。  相似文献   
12.
药剂法去除矿井水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一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采用在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过程中投加药荆的方法,达到同时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碳酸盐硬度和铁等多种有害物质的目的。工程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投加量100mg/L,石灰投加量120-140mg/L,二氧化氯投加量大于1.5mg/L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混凝处理前,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处理,研究了PPC的对混凝处理的强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PC预处理对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聚合氯化铝(PAC)的对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当PPC的投加量为4 mg/L时,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1%和40%。  相似文献   
14.
反渗透技术在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介绍了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试验确定反渗透装置阻垢剂种类、选择和投加量,最终确定适合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特点的反渗透处理工艺,工业性应用表明反渗透脱盐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郭中权 《环境保护》1995,(11):36-37
本文从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生物量守衡以及污泥体积指数与污泥回流浓度之间关系等理论中推导出污泥沉降比与污泥回流比的数学模式。进而,利用这一数学模式对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中权 《环境科技》1995,15(6):75-76,14
本文从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生物量守衡以及污泥体积指数与污泥回流浓度之间的关系等理论中推导出污泥沉降比与污泥回流比的数学模式。然后,利用这一数学模式对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徐庄煤矿矿井水水质的分析,阐述了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并最终确定了以反渗透工艺为主的深度处理工艺及相关设计参数。矿井水经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煤矿灰岩水铁含量高,较难复用的问题,进行了接触过滤氧化法处理模拟含铁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砂滤料的接触过滤氧化工艺处理铁含量为2.0mg/L的模拟原水除铁效果明显,当气水比为2.0,pH值为7.5~8.0,停留时间小于2~3min,滤速为12.0m/h时,除铁率可达90%以上,滤后水满足铁含量0.3mg/L的井下复用水质要求,且过滤周期长达36h;同时分析得出最大平均催化氧化速率系数为KFe2+=1.50×1011L3mg-3s-1和除铁拟合曲线方程-Ln(Ct/Co)=-0.0011x2+0.0517x+1.748。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采用超滤技术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CODcr及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24.8%和32.7%,对粪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大于99.99%.在操作压力小于0.16MPa的情况下,膜通量随操作压力的提高而线性增大;当操作压力大于0.2 MPa后,膜通量受操作压力的影响较小,继续提高操作压力会加剧膜的污染,周期反冲洗能够有效抑制膜通量的下降.超滤在过滤15m in后反冲洗1min的条件下运行16h,膜通量仅下降7.3%.  相似文献   
20.
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煤气化企业在废水处理上的困境和煤气化废水的水质特点,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煤气化废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处理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潜在的应用问题,指出目前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型试验并且缺乏对耦合工艺的总体分析,认为物化技术与生化技术的优化组合是未来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