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219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780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本文介绍了用于回收次氯酸化尾气及烃化尾气中丙烷的装置.工艺上采用真空脱氧去除尾气中的氧,使其降至0.5%以下;用水洗和碱洗去除尾气中的氯化氢,以防腐蚀设备和装置;最后压缩回收丙烷.该工艺成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3.
144.
一、前言家电中的电视机、空调器、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大件均属材料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但报废后再生利用较为困难.我国上述家电亦面临报废周期,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以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国家经贸委在公布的"2002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废旧家电、电脑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究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一体化示范试点."这是十分及时而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对我国环保产业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指出我国环保产业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和不足,同时针对环保产业技术落后的各种因素和实际需要,提出了我国环保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6.
贯标“四戒”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各行各业都在争相与国际管理水平接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受到了企业的青睐,贯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贯标认证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但推行贯标认证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深入实际的调  相似文献   
147.
使用模拟的地下油料储存库装置,对地下油料储存库火灾初期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油料地下储存库火灾防治和安全性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油料地下储存库起火后,火灾初期模式与实验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装置结构直接相关.在一定条件下,模拟油料地下储存库内出现爆燃向爆轰的转变;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火灾的模式不同;油料地下储存库内火灾的发展,油料的持续燃烧及发生燃烧的部位受通气条件和洞内复杂的烟气流向等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48.
笔者在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 一文中曾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 “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鲍家坝地处泰州市东部市区至郊区的过渡部位,有下坝河从南往北穿过。该处的“地陷”早在1975年开始,80年代,下坝河岸边发生过潜水孔淌水,到1991年,出现灾情的地方共有十几处,主要分布在河东岸,塌坑最大可达6m~2,坑深达1m。该处人口稠密,附近有不少公共活动场所,“地陷”虽在少部分居民区中发生,但对泰州市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勘探分析表明,“地陷”是种渗透变形与渗透破坏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潜蚀与流土引起。前者造成地表塌陷漏斗、塌坡等现象,后者造成渗透堆积等。本文将讨论形成这种渗透破坏地质灾害的水动力条件、结构条件与流土空间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0.
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林涛 《安全》1999,20(1):45-46
众所周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物理本质是一种意外释放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不少企业在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据工伤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企业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有50%~85%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把物的客观因素与人的主观因素相比,人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人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精神状态、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变化很大,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比物的不安全状态更难预测,更难空制,因此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有针对性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日益紧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