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219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780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广东佛山市某工业园内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牛仔服装洗水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进水水量30 000 m3/d,水质ρ(COD)=411 mg/L、ρ(BOD5)=147 mg/L、ρ(SS)=313 mg/L、色度为239倍、pH=7~9,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ρ(COD)=53 mg/L、ρ(BOD5)=16 mg/L、ρ(SS)=32 mg/L、色度为8倍、pH为7.5,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制》第二时段中的一级标准。此工艺具有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2.
太原市大气PM2.5中碳质组成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太原市区大气细粒子(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了含碳物质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PM2.5、OC、EC平均浓度水平和OC/EC平均值均呈现出冬季[(289.2±104.8)μg·m-3、(65.2±22.1)μg·m-3、(23.5±8.2)μg·m-3和2.8±0.3]高于春季[(248.6±68.6)μg·m-3、(29.7±6.2)μg·m-3、(20.2±5.4)μg·m-3和1.5±0.3],冬季夜晚[(309.3±150.0)μg·m-3、(74.6±19.5)μg·m-3、(24.3±6.6)μg·m-3和3.1±0.3]高于白天[(234.9±122.1)μg·m-3、(54.9±28.2)μg·m-3、(22.6±10.8)μg·m-3和2.5±0.5],春季白天[(292.5±120.8)μg·m-3、(32.7±10.5)μg·m-3、(22.7±10.1)μg·m-3和1.6±0.5]高于夜晚[(212.3±36.7)μg·m-3、(29.6±6.6)μg·m-3、(20.7±6.4)μg·m-3和1.5±0.2]的污染特征.这是因为冬季处于采暖期,特别是夜晚,煤和生物质燃烧量增加导致碳质颗粒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大气温度低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高的OC/EC是OC排放量增加所致而非二次有机碳(SOC)的贡献,因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不利于SOC的生成.春季白天PM2.5、OC和EC浓度水平高于夜晚可能是白天风速比夜晚大且相对湿度比夜晚低而更有利于城市扬尘形成所致,OC/EC高可能是白天温度较高且太阳辐射较强有利于SOC的生成.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太原PM2.5、OC和EC均处于较高的浓度水平,表明太原碳质气溶胶污染严重,可能对城市灰霾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53.
本研究对太原市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健康风险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采暖期PM2.5的日均浓度水平为70.7~274.2μg/m3,90%的样品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PM2.5的二级标准限值(75μg/m3)。PM2.5中16种PAHs的浓度水平为282.7~1 398.6ng/m3,平均值为915.7ng/m3。荧蒽(Fla)是浓度最高的单体,占PAHs总浓度的20.4%,其次是芘(Pry)和菲(Phe),分别占14.5%和13.2%。不同环数的PAHs质量浓度为4环5~6环2~3环。以苯并(a)芘(Bap)为参照对象的昼夜毒性当量浓度Bapeq分别为75.5和100.0ng/m3,高于我国和WHO对Bap的规定值(分别为2.5和1ng/m3),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根据PAHs环数分布及特征比值法判断PAHs的主要来源是煤燃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物质燃烧和少部分石油燃烧。  相似文献   
954.
在自制的“黑屋”试验平台上,模拟真实火灾场景,分析了智能疏散诱导系统中安全疏散标识的视觉诱导、声音诱导对人群疏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声音诱导与视觉诱导相比,能见度较好时视觉诱导的疏散效率较高;能见度低时声音诱导的疏散效率较高,但安装间距在3 m以内时,视觉诱导的疏散效率较高;疏散之初安全标识的位置对疏散影响明显,随火灾态势的发展和能见度的降低,安全标识的间距对疏散影响显著;正对疏散通道的安全疏散出口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5.
分心驾驶容易影响驾驶行为,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用理论建模方法,研究分心对驾驶行为及其可靠性的影响。介绍分心驾驶的定义和维度。基于驾驶行为理论,建立融合分心维度的驾驶行为模型,分析不同分心维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可靠性理论,建立融合分心维度的驾驶行为可靠性模型,分析不同分心维度对驾驶行为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维度分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具有各自特点和交互性;减少影响系数高的分心维度,有助于提高驾驶行为可靠性;多维度分心比单维度分心会更大程度地降低驾驶行为可靠度,应减少或避免复合分心。  相似文献   
956.
针对火箭煤油推进剂呼吸防护需要,研制了火箭煤油过滤式防毒面具。通过实验筛选和重点改性,研制了基于椰壳活性炭的滤毒罐,设计了双罐口鼻式防毒面罩。结果表明,研制的防毒面具对2000 mg/m3、30 L/min火箭煤油蒸气的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5 h。研制的防毒面具可用于火箭煤油生产、使用场所的作业人员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957.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镉存在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太原市污灌土壤镉污染现状,研究其存在形态特征与生物可利用性,本文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镉的总量,研究了不同功能区、不同分层、不同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已达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的3倍,镉在土壤表层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分层,均表明表层土壤有明显的镉累积.不同功能区土壤镉的含量大小不同,具体排序为: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总体来看,研究区5种化学形态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残余态可交换态.高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灌溉区土壤偏碱性且铁锰含量较高直接相关.分层土壤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镉在表层土壤含量最高,随深度增加镉含量逐渐降低,该变化与分层土壤pH值的变化相反.与上一层相比,各分层土壤不同形态分布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生物可利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镉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其潜在利用态的含量很高,因此,镉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研究表明,太原市污灌区镉含量虽然没有超出土壤质量二级标准,但有积累趋势,形态分布特征表示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由技术、政策层次的单一领域向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开始渗透.严峻的生态环境情况表明,不追求生态文明的更高境界,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多数人还没有享受到工业文明的成果,工业文明的代价却已经把我们引向绝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切入来解决环境问题,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59.
环境污染事故不仅造成环境危害,而且对人民群众的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鉴于此,应急处置显然非常重要,而构建强大的应急处置信息系统有助于应急处置和分析决策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环境应急处置需求,提出了建立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960.
刘波  郭首信 《环境》2009,(6):28-31
请想象这幅画面:你走在幽静的山林里,空气清新、鸟鸣虫唱,远处一朵朵白花吸引了你的目光,趋近一看,那花竟然名叫“卫生纸”,心里正觉得扫兴,一个不留神,脚又误踩“地雷”,正中“黄金”。“谁这么缺德呀!”你大骂,游兴全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